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24年3月18日,中国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10年,总计为华北地区输水62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亿人,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水区M省的简称(     
A.豫B.晋C.冀D.鲁
2.工程向华北地区输水量最大的时段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河流域以仅占全国1.2%的水资源支撑超过1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海河流域已建成34座山区大型水库,建设引黄济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近期,海河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在发展规模、产业布局等方面落实“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工作要求。甲图示意海河流域,乙图示意海河流域2000—2022年各水源类型供水量。

(1)分析工程建设对缓解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作用。
(2)指出在跨流域调水之前,海河流域用水结构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3)从提高利用效率的角度,为海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3-22更新 | 44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松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截止到2023121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段全面通水已满9年。9年来,河北境内长达596千米的南水北调中线累计向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雄安新区等供水192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5100多万。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以来,为河北省受水区带来的主要有(     
①地下水回灌用水②生态补水
③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④农业灌溉用水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在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首先应当(     
A.提高用水价格,减少工业用水B.保护生态环境,营造优美景色
C.健全节水制度,加强节水管理D.集中处理污水,实现循环利用
2024-02-0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省西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串联组成,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流域内河川径流,湖底平坦和缓,平均水深1.5米。冬春季湖水流动性较差,水质微咸。“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将这些湖泊作为调蓄水库,南四湖湖泊水量的变化影响了其生态、通航、旅游、养殖等方面功能。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南四湖湖盆的大致走向,并分析湖水流动性差且水质微咸的原因。
(2)说明东线工程利用南四湖进行调水的好处。
(3)分析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2023-12-30更新 | 41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2 城市、产业与区域联系和发展(高频非选择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左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按照国家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月份最可能是(     
A.3-4月B.7-8月C.10-11月D.12-次年1月
2.引江济淮工程对巢湖湿地的影响有(     
A.物种基因丰富度下降B.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C.补充水源,改善水质D.巢湖防洪能力减弱
3.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     
A.保证淠河的航运B.降低修建成本
C.降低技术难度D.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
(3)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____
2022-01-12更新 | 7905次组卷 | 4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B.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D.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2.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3.“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A.水土流失加剧B.促进地下水发育
C.提高农业产量D.缓解土壤盐碱化
9-10高二下·云南玉溪·期末

8 .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2018-11-27更新 | 781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