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是参与双循环的主要载体。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价值链分工差异,但未能基于三地比较优势形成高效率的分工体系,京津冀内部小循环尚未打通。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联系强度(线的粗细代表城市间联系强度的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两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     
A.资源丰富B.产业齐全C.政策支持D.人才众多
2.与张家口相比,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主要是因为唐山(     
A.产业基础好B.距北京近C.准入门槛低D.生态环境优
3.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可以(     
①利于区域分工协作              ②促进区域产业趋同
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④增强对外辐射带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18更新 | 193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中、惠泽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形状南北狭长、东西略窄,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地理单元,主要河流淮河、长江、新安江等。下图为安徽省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安徽省三大流域概况比较表

项目

淮河流域

长江和新安江流域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6.7

7.26

流域面积占全省的比重(%)

48

52

水资源量占全省的比重(%)

26

74

耕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02

1.41

耕地占全省的比重(%)

68

32

材料三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描述安徽省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并简析原因。
(2)简述安徽三个地理单元气候及农业生产类型差异。
(3)与皖北相比,简述皖江示范区城市承接上海、苏南等地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022-11-13更新 | 69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8月模拟地理试题

3 .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发生在国内,且省内的产业转移快于省际的转移,同时部分产业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后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产业链的转移尽管在发生,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绝大部分仍然留在东南沿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国内产业没有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     
A.政策优惠力度较低B.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
C.营商环境差异较大D.综合比较优势相对较弱
2.目前,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     
A.家居、电子装配B.服装、汽车制造
C.纺织、石化工业D.家电、有色冶金
3.2018年以后,部分国内产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产成本B.规避欧美贸易壁垒
C.开拓国际市场D.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 截至2020年,东盟十国总人口达6.49亿,其中15—65岁适龄劳动力人口4.52亿。下图示意2019年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劳动力效能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东南亚五国相比,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突出优势是(     
A.劳动力规模大B.受教育程度高C.工作时长短D.人均工资高
2.随着中国相关企业转移趋势增强,东南亚可能会出现(     
A.劳动力比较优势削弱B.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
C.农村人地矛盾加剧D.人口老龄化加剧
2023-03-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河流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近年来,黄河流经地区工业保持较高增长,但同时也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我国发展与保护矛盾比较突出的区域。下图示意2011年和2016年黄河流经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11年相比,2016年黄河流经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     
A.整体上升,向北扩散B.整体下降,向北扩散
C.整体上升,向南扩散D.整体下降,向南扩散
2.2011年前,图示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向黄河上游地区转移的原因是(     
A.能源资源丰富B.生态环境转好C.经济发展缓慢D.人口流失严重
3.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污染密集型产业应该(     
A.降低生产成本B.扩大生产面积C.加强技术改造D.完善运输网络
2023-04-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的辽中南工业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分别是辽宁与广西两省(区)重要的经济区。


材料二:下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平均工资
(元/年)
城市化水平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广西53.3019.1027.603303241.80
广东23.942.433.74506066.50

材料三:下图是“利用观测杆影法粗略测量经纬度”示意图。某日,地处上述两大经济区之一的某中学高三学生研究性学习测量时记录显示,影端落在A点时北京时间为12:00分,影端落在B点时北京时间为13:28分,当杆影与OC线重合时,影长与杆长相等。



(1)从自然资源和交通的角度,比较广西和辽宁重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
(2)据表格分析广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及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判断该校所处的经济区及当天的昼夜长短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2022-08-30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玉环市玉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比较西安与鹿特丹气温年较差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简述广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加尔各答转移的有利条件及对广州的意义。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这次产业转移的特点是双向流动:一方面低层次的产业向中国周边劳动力、土地更具优势的东南亚和印度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向本土转移。下表为2017年中国与印度各项指标比较;下图为2017年中国与印度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

印度

第一产业GDP比重(%)

7.90

15.70

第二产业GDP比重(%)

40.50

17.20

第三产业GDP比重(%)

51.60

67.10

人口(亿)

13.9

13.3

城镇化率(%)

57.50

31.10

发电量(万亿瓦时)

6275

1497

直接投资(亿美元)

1310

399


1.以2017年数据为参考,与中国相比印度未来成为新一轮产业转入地的优势有(     
A.印度产业结构更合理B.印度基础设施更完善
C.印度处在人口红利期D.印度劳动力素质高
2.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A.中国出现“产业空洞”B.减轻中国对外依赖
C.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D.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
3.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影响,中国今后应(     
A.降低土地、劳动力价格B.加快产业升级,吸引附加值大的产业链
C.打造中西部科技园区D.扩大对外投资额
2021-11-18更新 | 347次组卷 | 9卷引用:西藏昌都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医药是北京市“十二五”期间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其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属于不符合北京当前功能定位的一般性制造业。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和接受监管,一旦搬到异地,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审批时间一般要持续两年到三年)。京冀两地在沧州合作共建共管首个专业化产业园——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下图),保留转移医药企业的“北京户口”即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变。这种创新模式促使越来越多的北京医药企业迁往沧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沧州”的发展格局。


表:北京市和河北省原料药企业生产成本比较

生产成本

北京

河北

工业用地单价(元/m2)

1500

144~250

工业用水单价(元/t)

8.15

3.7

蒸汽单价(元/t)

375~684

160

最低工资(元/月)

1720

1210

召开大型会议等活动停工误工(天/年)

15

0

(1)说明北京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共建共管政策引导之前外迁可能面临的风险。
(2)与北京相比,分析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北京市原料药企业承接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
(3)指出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对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的作用。
10 . 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江苏省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


材料二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成产协作程度表



(1)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________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__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比较徐州和南通在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_______
(3)图中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________(填“苏北”“苏中”或“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积极影响有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