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跨空间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逆向飞地是指以欠发达地区为飞出地,发达地区为飞入地。

衢州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被定位为“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衢州杭州实施“山海协作”以来,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合作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在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腹地建成的衢州海创园(如图),是浙江省第一个跨行政区建设的逆向飞地项目,运营初期园内所有企业的财政收入,由余杭区全部返回给衢州市,同时形成“研发孵化在杭州,落地生产在衢州”的新格局。杭州是浙江省及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建设用地指标紧张。



(1)指出衢州海创园的地理位置优势。
(2)说明衢州成为“逆向飞地经济”中“飞出地”的原因。
(3)以衢州海创园项目为例,简述浙江省推进“山海协作”战略的积极意义。
2024-03-1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收心考地理试卷

2 . 近年来,中、日、韩等国家产业链地位提升,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促进了跨区域运输需求的产生和扩大。与东南亚国家内部相比,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日、韩向东南亚转移的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     
A.普通制造业B.批发零售业C.石油化工业D.交通运输业
2.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带动作用较强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B.高铁运输C.管道运输D.海洋运输
3.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梯度明显B.空间距离较近
C.地区文化交流频繁D.港口数量较多
2024-02-06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制造业转移出现几次较明显的调整,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此期间,我国成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业强国,并且还出现了大量企业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二战后(包括部分预测时段)制造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60—1975年,美国大量制造业向海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本国(     
A.产能相对不足B.经济发展停滞C.生产成本提高D.消费能力提高
2.大量企业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对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国内经济增速降低B.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C.国际市场明显萎缩D.就业压力明显减轻
2024-01-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中学2023-2024年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经济圈中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对关系,可用“四城市经济指数”概念来表达,其公式为:Po=G1/(G2+G3+G4),Po表示四城市经济指数,G1、G2、G3和G4分别表示城市群内第一、二、三、四位城市的生产总值。下图示意2006-2018年长三角的四城市经济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pe值从2006年到2018年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①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差距在减小②城市群空间结构由单核心向多中心发展
③核心城市经济逐步衰退④周边城市的发展超过了核心城市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
2.对长三角周边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影响最小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对外联系程度
C.产业配套能力D.文化教育水平
2023-12-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想愿景。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下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处于该价值链的中间节点位置,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作为“双环流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中间节点,连接着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其中,c环节所代表的含义是中国向发达经济体出口(     
A.原材料B.初级产品C.中端产品D.高端产品
2.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中所位直不同,起决定性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经济总量C.科技水平D.开放程度
3.为了帮助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融入双环流全球价值链,实现双赢,中国应(     
A.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资源的进口B.提高工业原料的价格
C.加大产业转移和技术扶持力度D.降低中间产品的生产成本
2023-04-3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近年来,我国玻璃行业面临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为把握“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我国玻璃企业在尼日利亚等国投资建厂。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2017年底该国首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投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玻璃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建厂,主要是考虑当地(     
A.矿产资源丰富B.设备技术先进C.消费市场巨大D.交通运输便利
2.此次玻璃行业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提高转入地的环境质量B.助推转出地产业升级
C.导致转出地长期性就业率下降D.抑制转入地工业化进程
2023-04-09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初期,其由于交通和资源优势,曾一度占有国家98%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东北亚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发生巨大变革,其中第二产业占比逐渐降至35%,工业比较优势持续缩小,经济发展活力丧失。研究表明,“中介效应”代表了某节点对其他节点的连接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节点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图示意2015~2018年东北地区城市产业联系总强度的空间分布。

(1)简述2015~2018年来东北地区产业联系总强度的发展趋势。
(2)分析图中东北地区产业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中介效应”最强的城市,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8 . 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相继选择减产停产或将生产线外迁,加剧欧洲各国对“去工业化”的担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欧洲高耗能企业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消费市场萎缩B.能源价格上涨C.交通运输困难D.土地租金上涨
2.有助于缓解欧洲各国应对“去工业化”风险的举措是(     
A.加快煤炭资源开采B.推动能源供给多元化
C.提高工业产品价格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9 . 中印经贸合作区位于印度尼西亚绿壤国际工业中心,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下图),截至2020年,整个合作区已入驻55家中国企业。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背景下,有人担心国内会出现“产业空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印经贸合作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的优势条件是(     
A.科技水平高B.市场需求大C.劳动力成本低D.基础设施完善
2.为应对“产业空洞”,国内产业可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A.实施产业集聚,扩大生产规模B.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回流
C.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D.增加原料进口,降低生产成本
10 . 【问题探究】

【情境】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地。珠三角区域也有数千家企业外迁,其中一批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区域。

【问题】



(1)据图概括产业转移在空间上呈现的大致规律。
(2)简述相比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
(3)分析“珠三角”区域产业迁出的主要原因和迁出产业的主要特点。
(4)指出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说明理由。
(5)评价中西部地区接受迁入产业而带来的影响。
2023-10-2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一) 导学案-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