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024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综合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桑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24~25℃下约需24~26日,26~28℃下约需21~23日。桑蚕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浙江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优势产区。21世纪初,随着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发布实施,浙江蚕茧产量呈下降趋势,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一些相关产业如蚕桑丝绸业也从浙江向广西转移。表1为广西不同年份蚕茧产量统计数据。

下表广西不同年份蚕茧产量的统计数据

年份19801990200020102020
蚕茧产量(万吨)0.180.742.9521.4037.65
从浙江或广西任选其一,评价蚕桑丝绸业转移可能带来的影响。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9 区域发展与国家安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2 .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从2005年开始,中国已由原来的农药供给不足、依赖进口,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农药产业的原材料大多属于危险化学品,近年来,随着环保安全要求的逐步提升,东部地区的传统化工产业加速开展产能整合与调整。我国新增农药项目落地呈现出转向土地、资源、政策优势更实出地区的趋势。当前,中国农药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与布局优化过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农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基础较好B.农业发展落后C.环保意识缺失D.政策较优惠
2.农药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带来的影响有(     
①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②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③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④提高当地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0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初期,其由于交通和资源优势,曾一度占有国家98%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东北亚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发生巨大变革,其中第二产业占比逐渐降至35%,工业比较优势持续缩小,经济发展活力丧失。研究表明,“中介效应”代表了某节点对其他节点的连接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节点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图示意2015~2018年东北地区城市产业联系总强度的空间分布。

(1)简述2015~2018年来东北地区产业联系总强度的发展趋势。
(2)分析图中东北地区产业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中介效应”最强的城市,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4 . 经济圈中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对关系,可用“四城市经济指数”概念来表达,其公式为:Po=G1/(G2+G3+G4),Po表示四城市经济指数,G1、G2、G3和G4分别表示城市群内第一、二、三、四位城市的生产总值。下图示意2006-2018年长三角的四城市经济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pe值从2006年到2018年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①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差距在减小②城市群空间结构由单核心向多中心发展
③核心城市经济逐步衰退④周边城市的发展超过了核心城市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
2.对长三角周边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影响最小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对外联系程度
C.产业配套能力D.文化教育水平
2023-12-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动力。新冠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仍逆势增长,发展潜力和韧性充分彰显。数据中心是算力的物理承载,是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基建”大数据中心建设占地面积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为服务器降温。我国正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引导数据中心向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在成渝,及贵州、内蒙古、宁夏等地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下图为近几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20年超1000亿元
B.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率虽有波动,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C.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D.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21年出现下降态势
2.我国正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而微软公司要将数据中心放在海底,并认为海底可能才是大型数据中心最好的“归宿”,对其合理性分析正确的是(     
①海底低温的自然环境,建设维修成本低②海洋面积大,海域辽阔,减少占用土地资源
③海底环境较稳定,节约能源④可减少人为辐射,对环境影响小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6 . 下图中箭头A、B、C分别表示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以后世界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结合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日工资(美元)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105602086
德国87451888
英国50362628

(1)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非英国,主要原因是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较英国的____,利润更____
(2)第三次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____,其主要原因:劳动力成本____,消费市场潜力____,资源丰富,土地价格____,政策优惠和交通条件改善等。
(3)第三次产业转移初期,欧美发达地区向东亚落后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________密集型产业,导致东亚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____,环境污染____
(4)试分析世界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上的整体趋势。
2023-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理)

7 .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呈现出从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趋势,但近年来该流动趋势有所减慢,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革开放后,引起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历史文化因素
2.导致近年来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出现“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B.沿海地区生活成本上升
C.中西部地区资源快速开发D.中西部地区环境的改善

8 .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进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此次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双线转移”趋势,即以中国为中心,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同步转出。从转移方式看,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以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抱团式转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的“双线转移”趋势体现为(     
A.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同步流向发达国家
B.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同步流向发展中国家
C.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
D.中低端制造业向科技和人才高地转移
2.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抱团式转移产生的影响是(     
A.利于产业转出地的制造业升级B.产业转入地形成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
C.促进全球制造业的分散化布局D.改善中国的就业状况
9 . 榨菜指数,指的是从榨菜的销量能反映一个地方人口流动的趋势。榨菜属于价廉易耗品,其销量的变化主要由流动人口造成。下表为重庆涪陵榨菜区域销售份额的变化情况。读下表,表中“榨菜指数”反映人口流动的趋势及成因是(     
2009年2010年2011年
华南地区47.58%38.50%29.99%
华中地区2.60%6.80%10.57%
西北地区9.38%10.56%11.91%
①东部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在减少②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③从劳动力密集产业向技术密集产业转移④产业西移,吸引农民工就近务工⑤东部产业升级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
2021-11-18更新 | 1214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28 人口的空间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19-20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10 . 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缓解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2021-08-08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章末综合测评 3 单元练习-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