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污染及其成因(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铃薯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6~18℃,土壤疏松透气。图8中马铃薯产区采用机械化作业,比人工犁地深,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该地普遍采用薄膜多层覆植马铃薯,比露地种植提前45天左右。春马铃薯2月底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接着播种玉米,玉米地再套种秋马铃薯。市场上马铃薯供应的淡季是4月~8月。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下面三个小题:
①当地的耕作制度是?
②结合材料一说明机械化耕作对马铃薯种植的有利影响;
③读图7分析多层薄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好处。
材料二南四湖是南水北调的输水干线,为确保其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通向湖泊的排污口全部关闭。截污导流是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中水分别导向洼地、新修水库,确保被拦截的中水、地表径流等在输水期间不进入调水干线。(中水是污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除了不能饮用外,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水价比自来水便宜。)

(2)根据上述图文材料,说明截污导流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
(3)图中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此,人们需具备防灾和治理的基本知识。简要说明山沟泥石流发生时有什么前兆,并且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坑塘污水处理厂中水水库绿化冲洗灌溉排污关闭口,说明治理泥石流沟的措施。
2021-09-26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中山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人工生态浮岛是通过在轻质漂浮材料上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喜水性陆生植物,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漂浮岛。2019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对流经市区的大李沟等河流进行生态化治理,通过安装曝气装置、生态浮岛等设施,将茭白、芦苇等20多种水生植物植入浮床,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不仅降低了治污成本,而且形成了新的景观。下图为2019年9月5日拍摄的大李沟望城岗段的生态浮岛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建设生态浮岛的好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实用   ②改善生物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③消波护岸,保护水利设施   ④美化水域环境,为市场提供部分蔬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关于生态浮岛在污染水体净化、生境改善和生态修复中具有的多种功能和作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浮岛上的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溶解性氮、磷等物质,便于集中处理
②植物根系能吸附有害物质,对水体有净化作用
③浮岛能够有效遮蔽阳光,控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
④可有效拦截水面漂浮物,便于打捞清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为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提升大李沟水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快上游生态补水工程建设B.加强河道清淤除杂管理
C.关闭沿线对水体有污染的所有企业D.建设城市雨污分流工程
2021-07-28更新 | 27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高考复习 第十三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 .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材料一、海洋虽然远离人类活动的主场所,但是人类在陆地上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而且最终也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材料二、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污染毒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下图为生物富集作用示意图。



怎样减轻污染毒物的生物富集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022-04-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高考热身模拟地理试题(四)
4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荒漠化,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广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于海洋开发无度、管理无序、酷渔滥捕和海洋污染范围扩大,使渔业资源减少,赤潮等危害不断,海洋出现了类似于荒漠的现象。狭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于海洋石油污染导致海洋失去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下图示意大西洋北部海区海洋年平均水温分布图。

(1)写出a、b、c三条等温线的数据,并说明理由。
(2)夏季,甲、乙两海域哪一处漂浮的冰山多,为什么?
(3)从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方面分析,若乙海域发生大面积石油污染会导致哪些后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为钱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如下图0)。据图文资料,探究新安江流域的发展。

2016年,休宁县流口村建立首个可用垃圾兑换小商品的“生态美”超市。目前,休宁县有108家“生态美”超市,乡镇覆盖率达100%;黄山市共有345家,年兑换垃圾800吨。

   

(1)说出“生态美”超市体系在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并蓄水形成千岛湖。1982年,千岛湖所在的“富春江—新安江”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名胜区。1998年,千岛湖遭遇蓝藻事件,此后湖水水质呈恶化趋势。

   

(2)说明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主要作用,并描述千岛湖蓝藻事件的发生过程。

对此,浙江省加强省内水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安徽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安徽省认同应加强新安江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要求浙江省提供生态补偿金。在中央的协调下,2011年全国首个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开启(下表)。

阶段时间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轮2012年—-2014年①中央财政、安徽省、浙江省三方出资设立“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基金”。②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测算补偿系数。若水质符合要求,安徽省获得补偿;若水质不符合要求或出现重大水污染事故,浙江省获得补偿。
第二轮2015年—2017年①两省增加补偿金额②提高补偿系数测算标准
第三轮2018年—2020年进一步提高补偿系数测算标准②商讨产业协作
(3)结合材料与所学,说明该生态补偿机制的合理性。

如今的新安江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8年杭州与黄山签下“1+9”合作协议,涉及旅游一体化、生态合作、产业合作等多领域。下左图为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基地景观,下右图为黄山市1990-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变化图。

      

(4)在杭州市和黄山市中任选其一,结合资料分析新安江流域协同发展对其产生的有利影响
2023-07-11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赤水河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中下游地区险滩丛生,这里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沿岸还散落着众多古镇。下图为赤水河流域图。


材料二:赤水河流域是中国最著名的“美酒河”,出产了以茅台为首的大小数十种名酒,占中国名酒的60%。这里气候独特,加上特殊的地质结构,形成了不可言状的微生物种群和多样化矿物质过滤而成的河水,保护至今一直未受到污染。这里出产的一种粮食米红高粱,只在赤水河流域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才能生长。这里酿酒还需经过长期洞窖贮存、精心勾兑,出产的白酒是其它地方完全无法做到的。

材料三:为保护美酒河,云贵川三省共同建立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采取横向补偿(考核达标,则由下游州补偿给上游州。未达标,则反向补偿)与省级奖补(针对开展整理的企业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流域生态保护。


(1)影响古镇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并说明沿河分布的原因_________
(2)从酿酒条件角度,说明赤水河流域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3)简述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在整治流域生态中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7 . 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氮含量(mg/L)11.011.68.87.98.24.35.67.79.67.97.35.5

1.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2.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3.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生产B.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路面径流
8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地处长江下游的某湖泊,因湖水较浅、湖底淤泥较多而影响水质。当湖上来往的船只较多或风浪较大时,水体受到强烈扰动,大量湖底淤泥悬浮于水体之中,导致水质短时快速下降。有人提出通过对湖底清淤和湖口疏浚的方式来改善该湖水质。


分析湖底清淤和湖口疏浚对改善该湖水质的作用。
2022-09-12更新 | 33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地理试题(一)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体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是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关键场所,如图为我国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图中反映了长江口区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情况。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连续体内颗粒有机碳发生了明显时空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1)从外源和内源中任选其一,指出长江口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2)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呈缓慢增加趋势,影响了其生态环境安全,三峡水库建成后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三峡水库对该问题的缓解作用。(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10 . 2005年11月,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位于下游的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两国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线面小题。

1.污水团流经哈尔滨市之后,松花江的污染程度减轻的原因是(     
A.气温越来越低B.河流水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
C.地势越来越低平D.植被越来越茂密
2.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     
①威胁沿岸居民的健康②使松花江改道③引发国际争端④威胁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9-19更新 | 569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三章 素养拓展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