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温哥华是加拿大冬季温暖的港口城市,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本国的谷物、木材、纸浆、鱼品、面粉等出口产品和糖、茶、钢铁、水泥等进口产品,大多从这里完成。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拿大中东部的工矿产品的出口也越来越倚重温哥华港。该市为实现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最环保城市的目标,于2013年11月启动烟头回收项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启动该项目的城市。

(1)试分析温哥华冬季比加拿大多数城市温暖的原因。
(2)试分析加拿大农矿产品出口倚重温哥华港的主要原因。
(3)依据下面“废弃烟头回收再利用关联图”。试分析温哥华施行废弃烟头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意义。
2016-11-26更新 | 12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命景观=活动项目十栖息地十循环”,寓意城市生态公园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景观,是突出强调区域能进行自我生态变化的建造理念。美国F垃圾填埋场于1947年在史坦顿岛西海岸开放,作为纽约市垃圾的临时解决地。近年来,该地区用带状耕作法改造现有土壤来代替购买或加工大量表层土。每年播种3次精挑细选的农作物,反复种植,然后用旋耕机打碎,作为绿色肥料混入土壤中,农作物按照土丘的等高线交错种植。同时通过恢复湿地、森林,引入山羊栖息地,添置休闲娱乐项目,为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优质场所,由此转型为城市新公共用地—美国纽约清泉公园。下图为模拟美国纽约清泉公园生命景观示意图。



(1)推测带状耕作法对于改造垃圾填埋场的优势。
(2)分析当地由垃圾填埋场转变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原因。
(3)当地清泉公园被称为“生命景观”的建造典例,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生命景观=活动项目十栖息地十循环”,寓意城市生态公园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景观,是突出强调区域能进行自我生态变化的建造理念。美国F垃圾填埋场于1947年在史坦顿岛西海岸开放,作为纽约市垃圾的临时解决地。近年来,该地区用带状耕作法改造现有土壤来代替购买或加工大量表层土。每年播种3次精挑细选的农作物,反复种植,然后用旋耕机打碎,作为绿色肥料混入土壤中,农作物按照土丘的等高线交错种植。同时通过恢复湿地、森林,引入山羊栖息地,添置休闲娱乐项目,为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优质场所,由此转型为城市新公共用地—美国纽约清泉公园。下图为模拟美国纽约清泉公园生命景观示意图。



(1)分析当地由垃圾填埋场转变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原因。
(2)当地清泉公园被称为“生命景观”的建造典例,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4 . 【环境保护】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返抵上海。此次考察中,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粘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材料二   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



(1)推测微塑料的来源。
(2)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
(3)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
(4)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
2020-01-2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雨)今天奶奶在村边的小河流中洗衣服,我(小明)帮她打伞。我发现河流中的鱼太少了,很难找到。奶奶告诉我,三十多年前来洗衣服时可以看到很多鱼,鱼又大,很多都在岸边游,现在鱼又小,又少。


请帮我解释河中鱼近几十年来减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19-05-19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
6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一次性口罩成为人们出行的必需品。制造一次性口罩的无纺布和熔喷布都是由难以降解的聚丙烯材料制成的。按照规范,用过的废弃口罩应该集中高温焚烧处理,但目前很多散落在自然环境中。据估算,2020年全球共生产了约520亿个口罩,其中至少有15.6亿个最终漂流入海,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很大危害。


(1)分析今年来海洋中出现大量一次性口罩的主要原因。
(2)列举从源头上防止一次性口罩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的措施。
2022-03-23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7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去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至今,“限塑令”对治理“白色污染”可谓收效甚微。2020年,为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提出“升级版限塑令”,明确到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分析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的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8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至今,限塑令对治理白色污染可谓收效甚微。2020年,为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提出升级版限塑令,明确到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列举“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并说明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的原因。
2021-03-05更新 | 45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七)文综地理试题
9 . [地理一选修5: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塑料购物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次年5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及工商总局公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这两项专项文件被人们称为限塑令。自限塑令执行以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所改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限塑令的力度开始减弱。伴随居民消费场景的日益丰富,塑料垃圾的战场已经转移到电商、快递和外卖行业等。为解决这些难题,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项新政也被称为新限塑令,以区别于2008年推出的限塑令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一再发布“限塑令”的原因。
2020-07-04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考押题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0 . 【地理——环境保护】

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就十分脆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201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清理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海拔5200米以上险峰,清理出8.4吨垃圾。2019年1月,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这意味着珠峰生态保护再度升级。


简析珠峰生态保护升级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2020-01-1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