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1年,中科院学者在青藏高原发现了目前已发现最原始的拔毛犀化石(距今约370万年)。披毛犀为大型食草动物,全身拔毛,适应寒冷环境。其长迭1米的鼻角可以刮开冰雪,找到干草。

材料二伴随着青藏高原不断隆起以A第四纪(260万年前至今)气候变化,拔毛犀的活动位置发生过两次大迁徙,第一次是由青藏高原逐渐向我国华北、东北迁徙,第二次是由我国华北、东北北迁至西伯利亚,并最终在距令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灭鲍。近年来,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地区永久冻土层发掘出多具完整拔毛犀遗体。

   

(1)推测披毛犀两次迁徙时分别对应的气候变化情况?
(2)面对气候变化,分析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披毛犀族群选择北迁而不是退回至青藏高原?
(3)分析西伯利亚地区披毛犀遗体能保存完好的地理条件?
2023-07-21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四)17题及变式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蓝碳也称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极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比例合理的贝藻混养体系中,养殖生物以不投饵、低营养级的大型藻类和滤食性贝类为主,其中滤食性贝类主要通过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微生物等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大型藻类(包括图中海带)在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可以在微食物环作用下,进入食物网或形成惰性有机碳(RDOC)而长期驻留在海水中。下图示意我国某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养殖系统。该海洋牧场使用的人工上升流系统是一种利用自给能量,通过注入压缩空气将深(底)层海水提升到表层的人工海水上升流系统。



(1)说明在贝藻混养体系中,滤食性贝类固碳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分析贝藻混养体系中滤食性贝类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
(3)分析人工上升流系统促进海藻生长的原理。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原生的孔雀属于绿孔雀,仅仅在云南还有零星分布。作为百鸟之王的绿孔雀对自己栖息地的选择非常挑剔,需要河漫滩和沙滩来求偶和洗沙浴;旱季它们来到小河中喝水;晚上它们栖息于高大的乔木林中。现如今,只有元江流域保存了少量良好的河谷,是野生绿孔雀最后的生存场所。下图示意西双版纳历史上的绿孔雀分布。




(1)简析历史上云南地区适合绿孔雀生存的自然条件。
(2)分析绿孔雀面临物种灭绝危机的人为原因。
2023-05-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虎是大型山地林栖食肉动物,活动范围较大,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河岸森林是重要栖息地。20世纪以前,我国大部分的森林里都生活着老虎,其中华南虎数量最多。而今,老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主要类型老虎的分布示意图。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老虎觅食的范围存在差异。为保护野生东北虎,研究者采用红外触发相机等科学技术,通过长期追踪监测准确探明东北虎种群现状与趋势变化,为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东北虎的数量有所增长。

(1)描述我国老虎分布范围的变化特点。
(2)比较华南虎、孟加拉虎、东北虎觅食范围大小,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麂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点海拔229.1米,周围多岛礁,区内海洋生物物种繁多,贝藻品种之多居各海域之冠,约占全国的29%以上。为满足岛上用电需求,当地通过开发海岛自身新能源,并铺设海底电缆与大陆电网联网,岛上供电线路采用地下埋设的方式。下图示意南麂岛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条件是具有(     
A.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B.著名的风景名胜景观
C.代表性海洋生物系统D.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2.该岛供电线路采用地下埋设方式主要是为了(     
A.保护海洋生物B.减轻台风破坏C.降低铺设成本D.尽量少占耕地
2023-03-28更新 | 25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西曼加利索湿地公园是位于南非东部海岸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生命的奇迹之地”之称。遗产地内分布多个湖泊、沼泽,生长100多种珊瑚和大面积的芦苇。为促进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南非在其附近自南向北修建了多个小机场,吸引来自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及国内大机场中转而来的国际游客。

材料二   图示意伊西曼加利索世界自然遗产地及附近区域概况。



(1)简析地理位置对该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相比大机场,说明在遗产地附近修建多个小机场对生态环境的益处。
(3)评价以航空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对遗产地游客量的影响。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海潟湖地处海南省万宁市境内(下图所示),水域面积约46km²,水深1~5米。产于小海潟湖的和乐蟹因体肥肉嫩、卵满膏肥而被誉为“海中人参”。和乐蟹适宜生长于水温15~32℃、盐度为5‰~30‰的水域中。

近年来,野生和乐蟹已濒临灭绝。2016年万宁和乐蟹生态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其生态养殖中心将小海周边直接引海水养殖的低位池塘改造为红树林复育养殖池塘,通过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推动了和乐蟹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



(1)分析早期小海适合野生和乐蟹生长的自然条件。
(2)举例说出该和乐蟹养殖中心可能带动哪些上下游产业发展。
(3)请你为该地和乐蟹生态产业园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023-02-09更新 | 49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五)地理试题
8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葫芦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很强;水葫芦的繁殖能力极强,以无性繁殖为主,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浮水草本,须根发达,棕黑色。茎极短,匍匐枝淡绿色。叶在基部丛生,遂座状排列;据云南省调查,滇池每公顷水面的水萌芦约200万株.鲜重300多吨。滇池草海,过去曾有16种当地高等植物,但随着水葫芦的肆虐,到今天只剩下3种了。


分析水葫芦入侵滇池草海生物群的危害。
2023-0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安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团队在云南德泽水库及上下游河流沿线设多个采样点(图),调查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探讨德泽水库蓄水前后对库中及其下游河流底栖动物的影响,①②③三个取样点蓄水前底栖动物种数相差无几,蓄水后分别为35、21、18,其中①点物种数量几乎无变化。德泽水库蓄水半年后对库中及其下游河流底栖动物最主要的影响是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水文水系特征,使原本复杂多样的生境变得单一。



(1)推测西泽河流向并说明原因。
(2)从河流特征角度分析③采样点底栖动物种数变化显著的原因。
(3)指出德泽水库底栖动物生境恢复建议。
2022-11-03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届中小学生教师解题大赛地理试题

10 . 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     )。
A.根茎抓力强B.叶片较厚实
C.根系欠发达D.叶片较宽大
2.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     )。
A.雨季泥沙多,营养丰富B.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
C.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D.旱季降水少,热量充足
3.为了保护河苔草,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关闭附近工厂,消除河流污染B.下游修建水库,减少河流泥沙
C.限制景区客流,减少生态破坏D.上游修建大坝,降低河流流速
2022-10-18更新 | 91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