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与人类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男子,传统打扮是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出行。他们的这些风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美观休闲能保暖B.地形崎岖宜行走
C.炎热干燥多风沙D.狩猎探险真方便

2 .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重。据报道,纽约州持续降下每小时3英寸至5英寸(约7.6厘米至12.7厘米)的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令多处道路封闭。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④南岸、东岸位于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于北岸、西岸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地区冬季大雪可能类似“大湖效应”的是(   
①瑞典东南部形成降雪       
②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暴雪
③山东半岛北部冬季大雪   
④苏必利尔湖西北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此次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上升
B.大风使圣劳伦斯河流速加快,利于通航
C.强风可以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更洁净
D.降雪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利于次年农业生产
3 . 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
B.飞机从乙到丙往南飞行
C.船经过丙附近可能遇见台风
D.一月,经过丁海域西行的船顺风又顺水
2.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朝霞照映船舷。此时北京可能
A.红日东照B.烈日当头
C.太阳西挂D.满天星斗
3.一月前后,下列各地情况最可信的是
A.①盆地的人们忙着剪羊毛
B.②处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
C.③处天寒地冻,树叶尽落
D.④处森林火险等级一年中最低

4 . 下图为某网友11月14日拍摄的图片,园林工人对部分苗木安装了木架支撑的半封闭围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这种围挡的主要作用是
A.通风采光B.遮荫挡雨C.防风防寒D.隔音隔尘
2.该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
A.广州B.天津C.悉尼D.新加坡

5 .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北面是火地岛,南面合恩角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陆地之一,最高点海拔高度1195米。北部平均年降雨量467毫米,而南部则是800毫米。该岛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人口较少,有一些农场。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北部降水少于南部的原因可能是
A.南部气温低,易形成降水B.南部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大
C.南部海洋面积广,水汽多D.南部多地形雨
2.纳瓦里诺岛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3.该岛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冻土冰川遍及全岛B.土地盐碱化严重
C.土地生产力低D.自然资源短缺

6 . 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耐旱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体上,被称为“红泥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比亚
A.西部濒临印度洋B.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河流稀少
C.沿海受寒流影响,降水稀少D.荒漠在成因上与新疆荒漠相同
2.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
A.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B.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
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3.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①抵御烈日暴晒
②防止疾病传播   
③夜间保持体温   
④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2017年金砖峰会于9月3日-5日在中国厦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重要讲话。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五国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金砖国家”。2016年,金砖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下图为金砖国家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中拥有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AB.BC.CD.D
2.C国盛行风如图中所示时,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D国亚马孙雨林面积占全球雨林面积的1/2,亚马孙雨林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B.地势低平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
C.受西风控制,带来海洋暖湿气流
D.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4.D国亚马孙雨林正遭受严重破化,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B.全球变暖
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
5.E国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畜牧业,造成的主要后果是(     
A.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C.土地沙漠化D.水旱灾害加重
2017-10-09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
(3)说明雅安降水季节变化对秋季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9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很早以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K、L两城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洋流D.大气环流
2.“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增温
C.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D.暖流流经增温
3.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K城附近的居民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A.东区种麦B.西山牧羊
C.南下踏青D.北山滑雪
10 .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1.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11月   俄罗斯东欧平原公路B.3月   北海道西部沿海公路
C.7月   新西兰南岛西侧沿海公路D.12月   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2.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A.洪涝灾害B.低温冻害C.水污染D.凌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