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人口分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中数字为我国居民身份证号码前两位数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编制的依据及目的分别是(     
A.行政区的经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B.行政区的方位特征、方便行政管理
C.行政区的生态状况、保护生态环境D.行政区的民族状况、保护传统文化
2.统计某行政区现住居民身份证号码信息,可以准确获取该行政区的人口信息有(     
①自然增长率②老龄化水平③迁移流动④性别结构⑤文化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2022-05-08更新 | 174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入沪。读下图上海市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2010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示信息可判断
A.中心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B.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
C.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逐渐降低D.人口大规模由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
2.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的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①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 ②中心区产业向远郊区大量迁移
③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 ④近郊区为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其数值越小,代表文化多样性越少。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0222—0.0953的省区有
A.赣、皖、晋、鲁B.苏、陕、冀、湘
C.川、甘、藏、吉D.黔、琼、鲁、豫
2.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五省区,其共同成因是
A.地形起伏大B.民族类型多样C.人口数量多D.气候类型多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始,采用入户方式调查以下人口基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

材料二图1为“五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图2为“六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图3为“五普、六普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1)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描述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三个年龄段(0~14岁、15-49岁、50岁以上)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推测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上述三个年龄段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
(2)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3)请在答题卡的中国地图上绘出“胡焕庸线”,并写出该线起止地点和省份简称。
2021-11-18更新 | 6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线上8月)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始,采用入户方式调查人口基本项目。左图为“五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右图为“六普城乡人口结构图”。



(1)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描述第六次人口普查15-49岁年龄段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
(2)“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分界线。请在中国地图(答题卡)上绘制出“胡焕庸线”,并写出该线起止省份名称。

(3)分析我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时期不能改变的原因。
2021-07-18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其附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过渡带。读胡焕庸线位置图及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变化比较图.



(1)该线的东北段大致与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吻合?
(2)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等美称,简述其原因。
(3)分析2000年与1990年东西部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
2020-07-26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川渝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成都、上海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表

地点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
成都(30.7°N,104.4°E,海拔506米)5.5921.2
上海(31.2°N,121.4°E,海拔3米)3.71111

(1)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____(东、西)部人口稠密,造成该地区东、西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城市①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
(2)与上海相比,成都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何差异?试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3)与重庆附近长江段相比,西安附近渭河段有什么不同的水文特征?
8 .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

材料三:统计(2004年资料)显示,绝对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西部,仅西部云、贵、川三省就有30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不足100万。

(1)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请分析云、贵、川三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地区为什么贫困人口数量较少?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2019-10-31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八校2014-2015学年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9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


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1.东北地区(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
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司马迁线”和今天的农牧分界线“胡焕庸线”均不同程度地穿过了山西省。前者是一条阶段性的分界线,它只是最易于开发的农业区与尚待开发的农业区之间的界线。而“胡焕庸线”是自元代以来与自然条件相符合的、更稳定的一条农牧业分界线,显示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直至今天,这一格局仍未改变。

材料二“走胡线”体验者借由这两条规律线的位移来理解山西诸多人文现象的自然本质。体验者从晋北的长城遗迹开始,沿黄河东岸南下,直至晋南中条山脉和沁河河谷,然后沿汾河向北折返,回到晋中的田野里。下图为“走胡线”山西段徒步主干线示意图。


(1)分析汾河谷地古文明遗址密布的原因。
(2)分析农牧分界线从“司马迁线”转移到“胡焕庸线”的原因,并推断农牧分界线变化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
(3)分析将“胡焕庸线”向西推移的措施。
2019-06-07更新 | 79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考最后一模文综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