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位于109°11′E~109°14′E,27°30′N~27°32′N,区内地势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隆起,岩溶槽谷地貌(“U”形地貌)发育成熟。2014年以来,当地引导和鼓励群众种植经济型林木,使万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8.2%,同时使耕地资源减少,“非粮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4.82%。表示意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地类面积,“非粮化”耕地包括耕种、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耕地及耕地通过工程手段转化成的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

类型耕地/hm2可调整地类/hm2总计/hm2
水田旱地水浇地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
未耕种812.551924.092.00---2768.64
种植非粮食作物89.38316.8379.08-485.29
工程恢复1435.26435.6669.891940.81
即可恢复-388.67110.5450.57879.78
总计/hm2931.932240.9281.081823.93876.0120.466074.52
(1)描述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地类面积的结构特点。
(2)分析铜仁市万山区“U”形地貌对未耕种“非粮化”耕地规模影响较大的原因。
(3)为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试从下列两种“非粮化”类型中任选一种,说明该“非粮化”类型对万山区耕地“非粮化”管控整治的影响。
①种植结构“非粮化”:描述一定区域内耕地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
②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描述一定区域内耕地转变为其他农用地,如园地、林地等。
2023-05-31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西南地区、湖南长株潭、河北沧衡邢、北方农牧交错区各自休耕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沙漠化        ②石漠化        ③地下水超采        ④重金属污染
A.①②④③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
2.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土壤肥沃程度B.降水状况C.政府经济补贴D.人均耕地面积
3.华北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棉花C.玉米D.花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