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北地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玉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土壤水分缺失、育苗期低温和成熟期极端高温易导致当地玉米减产。农业科研人员在我国西北某半湿润地区实验不同垄沟覆膜技术对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下图示意四种垄沟种植覆盖技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西北地区垄沟种植比较,南方地区玉米多采用垄上种植的原因是(     
A.增加光照面积B.避免水渍涝灾
C.增大昼夜温差D.减轻水土流失
2.与黑膜覆盖相比,白膜覆盖种植玉米(     
A.育苗期土温更高B.成熟期极端高温少
C.截留雨水能力强D.田间杂草数量更少
3.研究发现垄沟沟播黑膜全覆盖技术(T4)增产效果最好,其原因可能有(     
①截留雨水能力强,保水效果好②生长期杂草少,保肥效果好
③反射光照能力强,养分积累多④成熟期地温低,高温影响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2-03更新 | 1898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科学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我国西北地区建太阳能发电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①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② 科技发达,人才丰富     
③土地租金低,可供利用土地多 ④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1-2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学考)试题
3 . 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A.风力资源匮乏B.土地资源短缺C.劳动力资源短缺D.市场距离远
2020-11-19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吐鲁番市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城历史悠久。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辖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人口633400人(2018年),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读吐鲁番行政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吐鲁番市的行政中心位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北部(     
A.河流分布多B.旅游资源开发C.矿产资源开发D.铁路交通建设
2.吐鲁番的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268.6天,是我国长城以北无箱期最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为(     
A.沙漠面积广,夏季增温明显B.北部天山的屏障,削弱冷空气的侵入
C.降水稀少,大气削弱作用弱D.河湖及植被稀少,对气温调节作用弱
3.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东部某企业来新疆吐鲁番建立了生产基地,该基地生产的产品最有可能是(     
A.果汁饮料B.布匹制衣C.电子电器D.航天仪器

5 . 诗人戴望舒曾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油纸伞是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一般以竹为伞骨,在纸或丝绸材质的伞面上刷桐油以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开裂。近年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油纸伞热销海内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在(   
A.成本低廉B.轻便易携C.经久耐用D.文化内涵
2.某中学社团假期寻访诗中的“雨巷”,途中可能观察到(   
A.传来越剧唱腔的茶馆B.铺满谷物的平顶民居
C.随风摆拂的橡胶树林D.街边叫卖的羊肉泡馍
2020-09-09更新 | 45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坎儿井水流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是滋养绿洲的生命(下图)。春夏季节天山山峰有大量积雪融水和雨水流出山谷,水分下渗形成地下水,经地下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涝坝)。灌溉水温较低影响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以至于影响农作物茎叶、枝节的正常生长。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趋势,随着吐鲁番地区的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机井是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的水井,可汲取更深的地下水,且机并修建成本较低。

(1)指出传统坎儿井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析明渠与涝坝对农作物生长的积极作用。
(3)与坎儿井相比,说明机井的突出优势。
2020-08-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读我国著名苹果产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烟台苹果产区相比,阿克苏苹果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丰富B.土壤肥沃
C.昼夜温差大D.劳动力丰富
2.与北方四大苹果产区相比,云南昭通发展苹果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上市较早B.气温年较差大
C.昼夜温差大D.交通便利
3.洛川种植苹果的生态效益是(     )
A.防治盐碱化B.遏制草场退化
C.增加湿地面积D.减少水土流失

8 .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注:伏汛又称“大汛”。夏季三伏前后,因流域内下降暴雨或雷雨,而使江河水位急剧上涨,持续较久的现象)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
3.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丹吉林沙漠(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它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但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加速向南入侵,河西走廊绿洲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1)黑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其季节变化     
(2)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补给水源来自               ,水位冬夏季节变化
(3)为什么说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
(4)简述河西走廊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10 . 夏特古道跨越新疆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海拔均在2500米之上,是丝绸之路上一条非常险峻的古隘道。《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读“夏特古道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最可能是(     
A.沙尘暴B.泥石流C.雪崩D.山崩
2.《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多发的季节是(     
A.春夏之交B.夏秋之交C.春秋两季D.冬夏两季
3.驴友普遍选择春秋季而不是在夏季徒步穿越夏特古道,主要是夏季常常会(     
A.高温酷暑难耐B.野生动物袭击
C.沙尘暴淹埋古道D.洪水切断古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