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关于我国某区域的日记:“今天天气真冷,强劲的西北风直灌脖子,不化的积雪把大片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看来还得1~2个月这些积雪才能融化,流入江河。温度计的读数降到零下20℃以下,比每年的平均气温(-20℃)还低”。根据此回答问题。

1.千里沃野指的是黑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流水侵蚀带来肥沃的土壤冲积而成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风化形成的
C.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D.农民年年施用粪肥培育而成
2.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A.平原辽阔,土地肥沃,但热量不足B.位于中温带,耕地面积广大,但水资源不足
C.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D.土地肥沃,光热充足,但水资源匮乏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根据该规划,京津冀地区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简述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
(2)简述为了使河北省更好地成为京津地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该省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1-09-15更新 | 75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

3 .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多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D.积温高
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2020-08-06更新 | 126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为四合院(下图),正房坐北朝南,不留后窗,窗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屋内冬暖夏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
2.正房内正午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的一天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3.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不留后窗,是因为华北地区
A.春季多风沙天气B.夏季降雨强度大
C.秋季多台风活动D.冬季盛行偏北风
2020-05-07更新 | 3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2020-05-02更新 | 816次组卷 | 81卷引用: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通常人们会在地坑院院心挖一深4~6米、直径1米的深井,以蓄积雨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A.美化环境B.夏季遮荫
C.安全警示D.保持水土
2.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是困扰住户的难题,原因是
A.窑洞雨水下渗B.院心天井积水
C.窑洞内气温过高D.窑洞内外温差大
3.大量地坑院遭废弃或填埋,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技术进步B.缓解耕地紧缺
C.交通用地不足D.生活条件改善
7 .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市场
2.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在闽粤遭遇台风灾害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寒潮蜜蜂挨冻
2019-08-26更新 | 28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①“春洼”—大风   ②“夏岗”—洪水
③“冬阳”—低温   ④“秋平”—大风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东北民谚:春分地皮干,夏至不拿棉,秋分不生田,冬至不行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B.降水少,风力大
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2018-10-30更新 | 26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乐亭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被全国各地采用。东北也有符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的“二十四节气歌”,例如“打春(立春2月4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4月5日)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下列对东北“二十四节气歌”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
B.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
C.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至适合耐寒不耐旱的作物小麦播种
D.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雨生百谷,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