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读安徽省地形图(下面左图)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下面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甲、乙两区域夏季均高温多雨②甲区域以水田农业为主,乙区域以旱地农业为主③甲、乙两区域的典型植被都是常绿阔叶林④从年平均气温看甲、乙两区域都属于亚热带地区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有关安徽省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应因地制宜,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
D.应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2 .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双峰林场景观图。“窗户纸糊在外”是该地“十大怪”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房屋具有屋顶斜、墙厚、北面窗小的特征,其分别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光照、气温、风B.风、气温、降水C.降水、光照、气温D.降水、气温、风
2.早年间,该地把厚实的“麻纸”糊在北侧窗棂外的主要目的是(     
A.挡风御寒B.增强太阳辐射C.减轻房子重量D.增加降水量
2021-09-14更新 | 109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 素养拓展区

3 . 201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2.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 . 柳树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夏季婀娜多姿,极具观赏价值。泉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柳树作为行道树,虽引种的柳树终年不落叶,但长得高矮不一,有的断枝,有的被虫蛀,每年都要补植不少,影响城市景观。近年来,泉州的行道树改为了华南地区的常绿乔木柳叶格,其叶子像柳叶,遮阴效果极佳。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泉州的地带性植被是(     
A.针阔叶混交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
2.下列城市更适合种柳树的是(     
A.济南B.广州C.上海D.三亚
2020-12-23更新 | 354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是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112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塞罕坝林场(     
A.建成后区域降水减少B.营林品种为常绿阔叶林
C.夏季防火等级最高D.维护了京津地区生态安全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暴雨频率较高,土层较薄       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③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④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0-08-09更新 | 47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多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D.积温高
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2020-08-06更新 | 126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



(1)图中由①→②→③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比较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并指出两地主要水汽来源。
(3)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0-05-26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为四合院(下图),正房坐北朝南,不留后窗,窗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屋内冬暖夏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
2.正房内正午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的一天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3.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不留后窗,是因为华北地区
A.春季多风沙天气B.夏季降雨强度大
C.秋季多台风活动D.冬季盛行偏北风
2020-05-07更新 | 3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2020-05-02更新 | 816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卷

10 . 频繁的旱涝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称为水盐运动。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壤表层相对含盐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
A.河北B.新疆
C.青海D.广东
2.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  )
A.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
B.与蒸发量呈正相关
C.与气温呈负相关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2020-03-10更新 | 61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