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读安徽省地形图(下面左图)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下面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甲、乙两区域夏季均高温多雨②甲区域以水田农业为主,乙区域以旱地农业为主③甲、乙两区域的典型植被都是常绿阔叶林④从年平均气温看甲、乙两区域都属于亚热带地区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有关安徽省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应因地制宜,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
D.应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2 . 关于我国某区域的日记:“今天天气真冷,强劲的西北风直灌脖子,不化的积雪把大片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看来还得1~2个月这些积雪才能融化,流入江河。温度计的读数降到零下20℃以下,比每年的平均气温(-20℃)还低”。根据此回答问题。

1.千里沃野指的是黑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流水侵蚀带来肥沃的土壤冲积而成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风化形成的
C.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D.农民年年施用粪肥培育而成
2.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A.平原辽阔,土地肥沃,但热量不足B.位于中温带,耕地面积广大,但水资源不足
C.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D.土地肥沃,光热充足,但水资源匮乏

3 . 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植被覆盖增加被称为人为正影响,反之被称为人为负影响。下图示意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移动距离最大的时段为(     
A.2003~2004年B.2006~2007年C.2009~2010年D.2012~2013年
2.植被覆盖在人为影响下改善最明显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3.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所处区域的植被恢复有利于遏制当地严重的(     
A.土地石漠化B.土地沼泽化C.水土流失D.土地盐碱化
2022-09-06更新 | 106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4 . 东北民谚:春分地皮干,夏至不拿棉,秋分不生田,冬至不行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B.降水少,风力大
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2018-10-30更新 | 26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双峰林场景观图。“窗户纸糊在外”是该地“十大怪”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房屋具有屋顶斜、墙厚、北面窗小的特征,其分别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光照、气温、风B.风、气温、降水C.降水、光照、气温D.降水、气温、风
2.早年间,该地把厚实的“麻纸”糊在北侧窗棂外的主要目的是(     
A.挡风御寒B.增强太阳辐射C.减轻房子重量D.增加降水量
2021-09-14更新 | 109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 素养拓展区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根据该规划,京津冀地区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简述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
(2)简述为了使河北省更好地成为京津地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该省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7 . 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叶树。山东境内的杨树、柳树之所以落叶,主要是因为冬半年(     
A.风力强劲B.旱情严重C.寒冷干燥D.土壤盐碱化
2022-06-20更新 | 37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多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D.积温高
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2020-08-06更新 | 126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9 . 读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影响③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热量C.地形D.交通
3.影响④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农业C.地形D.光照

10 .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通常人们会在地坑院院心挖一深4~6米、直径1米的深井,以蓄积雨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A.美化环境B.夏季遮荫
C.安全警示D.保持水土
2.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是困扰住户的难题,原因是
A.窑洞雨水下渗B.院心天井积水
C.窑洞内气温过高D.窑洞内外温差大
3.大量地坑院遭废弃或填埋,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技术进步B.缓解耕地紧缺
C.交通用地不足D.生活条件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