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A.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B.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
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2.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不足B.资源不易再生C.基础设施薄弱D.埋藏深,开采难
3.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B.开采区地表水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D.地下水生生物减少
2 . 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决定在一些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脆弱或严重退化地区实施轮作和休耕试点(如图)。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轮换或组合种植不同作物;休耕是指土地一段时期不耕种,但仍进行耕地管理与保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四个主要休耕试点区中,属于人类活动形成重金属污染区的是
A.B.C.D.
2.甲地区原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等,现在要求该地区停止种植小麦,但可种植其他作物,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麦生长期内吸收大量水分,使雨水下渗减少
B.灌溉小麦对地力消耗大,造成土地的严重退化
C.小麦生长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小麦生长期间雨水稀少,需抽取大量地下水

3 .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古栈道②光照③洪水④岩石⑤气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
3.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     
A.9点B.11点C.13点D.15点
2021-07-15更新 | 461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统一检查(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如图所示),包括河南省全境以及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千米,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

材料二中原经济区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2)材料二显示中原经济区空间布局结构呈“一核四轴两带”的特征,试对此特征进行具体描述。

材料三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推进机具发展价值和地域特色的新型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发展,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的国家安全战略要地,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材料四兰州西宁位置图



(3)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使其成为旅游胜地。试推测西宁市气候特点的成因。
(4)据材料三、四,试说明兰州一西宁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2021-05-03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剪纸艺术可反映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下列四幅剪纸中反映秦腔起源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促使秦腔表演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冬冷夏热,降水集中B.视野开阔,交通不便
C.千沟万壑,土层深厚D.人口稠密,历史悠久
3.推测枣树的生长习性主要是
A.喜光,耐干旱B.喜湿,耐洪涝
C.喜酸,耐贫瘠D.喜雾,耐阴凉

6 . 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植被覆盖增加被称为人为正影响,反之被称为人为负影响。下图示意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移动距离最大的时段为(     
A.2003~2004年B.2006~2007年C.2009~2010年D.2012~2013年
2.植被覆盖在人为影响下改善最明显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3.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所处区域的植被恢复有利于遏制当地严重的(     
A.土地石漠化B.土地沼泽化C.水土流失D.土地盐碱化
2022-09-06更新 | 1063次组卷 | 8卷引用:2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典题专题训练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满湖,也是该市最大的芦苇(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产池 。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澡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 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 世纪 70 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 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 口三角洲 。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养殖池 、稻田)。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 地利用状况 。


(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 。
(2)说明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 。
(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
(4)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
8 . 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所示民居为土墙平顶屋,乙图所示民居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中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
A.新疆、四川B.甘肃、浙江
C.陕西、江苏D.贵州、广东
2.导致甲、乙两图中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温
C.降水D.河流
3.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图中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
A.东北和西北方向B.西北和西南方向
C.东南和东北方向D.东南和西南方向

9 .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5月水分盈亏量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②纬度高,气温低
③雨季未到,降水量少④冻土层厚,地表水丰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图中甲地发展小麦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降水稀少,光照充足B.纬度适中,复种指数高
C.周边地势高,受冻害影响小D.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2020-08-02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测试地理试题

10 . 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1400-1600m。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下图为2012年9月一2013年8月张家口北部坝上高原典型站雨量与地下水埋深对照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坝上地区冬季地下水埋深变化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较少B.地表封冻C.生活用水少D.森林覆盖率高
2.6-8月影响坝上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气压C.风速D.降水
3.4-6月坝上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造成
A.牲畜大量死亡B.海水入侵C.地表植被枯萎D.滑坡风险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