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某科研小组用电化学方法将CO2转化为CO实现再利用,转化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M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O-4e-=O2↑+4H+
C.工作一段时间后,N电极室中的溶液pH减小
D.当转化2molCO2时,有4molH+从左室穿过交换膜到达右室
2 . 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M+N2=N+M2;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P>M>N>EB.E>N>M>PC.P>N>M>ED.E>P>M>N
3 . 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的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中光能最终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B.该装置工作时,由a极区流向b极区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a极区无需补充含的溶液
4 . 液氨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汽车燃料,它在安全性、价格等方面较化石燃料和氢燃料有着较大的优势。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电势:A>B
B.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理论上每合成1mol,电路中转移6mol电子
2022-12-29更新 | 3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双基考试化学试题
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的水系锰基锌电池。该装置获得电能的同时可以制得,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
B.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X溶液中的溶质只能为,Y溶液中溶质只能为KOH
D.放电时,消耗1mol Zn时,正极区电解质溶液增重87g
6 . 有一种新型电池既可以实现海水淡化,又可以进行废水处理,还能获得电能。下列装置处理含的废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通过隔膜II进入右室
C.负极反应为
D.若处理含有29.5g的废水,模拟海水理论上可除NaCl 234g
7 . 如图为高能电池的反应原理:,下列有关充电其工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电极b经导线、用电器、导线到电极a
B.放电时,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
C.充电时,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
D.充电时,向右移动,电极b的电势大于电极a的电势
2022-12-16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已知Cr2O的氧化性大于Fe3+。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饱和K2SO4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正极,b为电池的负极
B.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H2O=2CrO+2H+
C.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3+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移向乙烧杯
2022-12-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化学试题
9 . 新型水系级联二次电池,实现了在同一个反应腔体中耦合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图所示电池以S、Zn为电极,以CuSO4溶液和ZnSO4溶液为离子导体,分两步放电,在a极首先生成Cu2S,后生成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每生成1molCu2S的同时消耗65gZn
B.放电时,b极为正极
C.充电时,通过隔膜向b极移动
D.充电时,a作阳极,Cu和Cu2S失电子生成Cu2+和S
10 . 中国科学家构建水系级联二次电池,实现了在同一个反应腔体中耦合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图所示电池以S、Zn为电极,以溶液和溶液为离子导体,分两步放电,在a极首先生成,后生成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每生成1mol的同时消耗1molZn
B.充电时通过隔膜向b极移动
C.充电时a作阳极,Cu和失电子生成单质硫和
D.用此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充电,电极a应连接铅电极
2022-12-14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