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有关巨噬细胞吞噬并消化病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磷脂有关
B.需要进行细胞识别,与蛋白质有关
C.有胞吞作用,与细胞膜载体有关
D.是非特异性免疫,与溶酶体有关
2 . 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核酸形成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凋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巨噬细胞能吞噬分解凋亡细胞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有关
D.酶Ⅰ能切割核酸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2023-01-04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6.3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巩固版)
3 .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下图甲,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力反驳了罗伯特森的模型假说
B.理论分析,若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则荧光强度F2与F1不相等
C.改变实验温度,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用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磷脂结合开展实验,猝灭部位荧光也会再现
2023-01-04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拓展版)
4 . 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模拟了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B.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多糖和蛋白质
C.通过物理力把特定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D.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经高温处理后可能使其功能丧失
5 . 大型胞饮作用是一种特殊的胞吞作用,内吞物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质膜形成皱褶包裹内吞物形成囊泡,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并被水解酶降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型胞饮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内吞物被降解后的产物都能被细胞回收利用
C.质膜形成皱褶的过程需要细胞骨架发挥作用
D.细胞通过大型胞饮作用摄入物质具有选择性
6 .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诱导融合前要先去除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植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产生新的细胞壁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
D.植物体细胞杂交应用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7 . OKT3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是针对T细胞上CD3抗原,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OKT3的制备过程中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原理
B.以提纯的CD3作为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分离出B细胞
C.制备OKT3时,需用胰蛋白酶和聚乙二醇等进行处理培养
D.经1次筛选就能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细胞
2023-02-10更新 | 394次组卷 | 2卷引用: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课后)
8 . 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白细胞,白细胞有穿渗进入组织的能力,浸润到其他组织和脏器后会引起头疼或呕吐等症状,而正常的血细胞(如红细胞)明显减少。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细胞穿渗进入组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白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红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是白血病产生的原因
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程度低于白细胞和红细胞
D.造血干细胞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之后可以变为白细胞或红细胞
2023-01-20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巩固版)
9 . 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自噬作用和吞噬作用,并进行细胞内“消化”,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是机体维持稳定的一种方式
B.细胞吞噬作用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线粒体
C.吞噬作用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D.衰老的细胞器被自噬消化后产生的物质部分可以被再利用
2023-01-15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6.3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课后)
10 .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发出一定强度的绿色荧光:激光照射淬灭(荧光分子不可逆破坏而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力地反驳了静态模型假说
B.理论分析,若淬灭部位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则荧光强度F2与F1相等
C.改变实验温度,淬灭部位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可能会延长
D.若用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磷脂结合开展实验,淬灭部位荧光也会再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