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1-22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1 .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作答。
材料一:某研究人员利用猪血红细胞,制备了纯净的细胞膜。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用不同试剂检测显示了不同的颜色: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
材料二: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PI染色实验发现,仅有死亡细胞的细胞核被着色。
材料三: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 ℃下保温40 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

(1)用猪血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有什么科学依据?_____
(2)材料一中检测的成分是什么物质?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
(3)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会发生变化吗?请说明理由。_____
2022-08-19更新 | 406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一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 接种新冠疫苗是当前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如图甲为某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某细胞分泌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图乙为该细胞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分泌抗体的过程。

(1)图甲细胞中的抗体由结构[   ]_____合成,经_____(填序号)加工和运输,此过程需要的能量由_____(填序号)提供。
(2)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图甲所示细胞的抗体合成和分泌路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_____ 培养该细胞,含有放射性的标记物被细胞吸收后作为_____被细胞利用。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获得细胞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观察细胞中放射性出现的位置,发现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执行生命活动。
(3)在抗体的分泌过程中,_____(填序号)起到了分类和包装的作用。据图乙分析,该细胞器形成的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其原因是囊泡膜上的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
(4)新冠病毒特效药的研究是人类对抗新冠疫情的另一重要战场。科学家拟利用磷脂分子构成脂质体,把某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物包裹入其中后,将药物送入特定靶细胞中发挥作用。若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则应包裹在图示结构中_____(填“药物1”或“药物2”)所在的位置。

(5)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吞噬细胞将病毒进行吞噬,并利用细胞内的溶酶体进行降解。溶酶体将近中性的细胞质基质中的H+泵入溶酶体内,以维持酸性环境。若溶酚体的水解酶少量泄露到细胞溶胶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 .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如图表示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
(2)该细胞中需要的O2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吸收的O2量和产生的CO2总量之比为是________。此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线粒体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线粒体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
(5)结合图示过程,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运输方式a、b分别对应图2中的            
A.乙、乙B.甲、乙C.甲、甲D.乙、甲
(2)图2中曲线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的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3)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吸收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
(4)细胞膜中水通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________(填字母)表示。
(5)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分泌胰岛素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6)图1中若该细胞是肌肉细胞,则O2的扩散方向是_____________(填“M→N”或“N→M”),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下图为巨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生这一过程之前,细菌肯定突破了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这道防线包括____________屏障和__________防御。
(2)图中所示过程属于第____________道防线,除此以外,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也在这道防线中起作用。
(3)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4)某人脚底刺入铁钉后出现红肿,医生担心他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他注射______________进行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________免疫。
(5)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的_____________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23-04-27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4.2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时练B卷)-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6 . 图甲为人体的部分细胞分化示意图,图乙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的示意图。
   
(1)图甲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细胞,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甲中的____(填字母)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图乙中结构②③④都具有的化学成分是____
(2)图甲中来源于a的b、c、d、e细胞之间形态、结构、功能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其表面蛋白HA与肺泡细胞膜上的____特异性结合,随后启动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病毒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______性。
(4)图乙中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后发挥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
20-21高一上·北京丰台·期末
7 . 2010年5月,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布,他们应用4种核苷酸人工设计、合成、装配了“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基因组,将其导入掏空遗传物质的山羊支原体中,使这种无生命的支原体空壳,重新获得了生命。文特尔为它起名为“辛西娅(Synthia)”,意为“人造儿”。其实“辛西娅”只是人工合成了部分结构,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成生命。下图为支原体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为判断“辛西娅”是生物的依据______
A.“辛西娅”含有四种核苷酸
B.“辛西娅”是由人工合成的
C.“辛西娅”可以繁殖            
D.“辛西娅”是由山羊支原体合成的
(2)据图可知,支原体细胞属于________(原核/真核)细胞,它与细菌及动植物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__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____
(3)若使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新装配的基因组导入山羊支原体内,会在支原体外壳上形成孔洞,但一段时间后自动复原。这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性。
(4)“辛西娅”这个美丽的名字,给公众带来的不仅是惊喜还有争议甚至恐慌。你赞成进行合成生命这方面的研究吗?为什么?__________
2021-01-26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细胞核
22-23高三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8 . 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细胞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三种方式,具体过程如图1—3所示。“抗蛇毒血清”的生产过程是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至马的体内,重复几次后,从马的血清中获得“抗蛇毒血清”,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图4为免疫细胞内“抗蛇毒血清”抗体的合成及分泌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1,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体或___,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___。除此外,溶酶体在细胞中的作用是___
(2)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填“增强”“减弱”)。
(3)图2微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的结构特点。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说___
(4)从图3中可看出,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形成后,将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该受体除了能___外,还能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
(5)图4“抗蛇毒血清”中的抗体合成和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核糖体→___(用图4序号和箭头表示)。
2022-10-20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A、B代表物质或结构名称,a~e代表跨膜运输方式:

(1)c、e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e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
(3)图中A、B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种类,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过程________代表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过程________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2022-07-17更新 | 81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当涨破的红细胞将内容物释放之后,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涨破的细胞又能重新封闭起来说明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去除部分膜蛋白,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膜 蛋 白 类

处理后红细胞形态

血型糖蛋白

带3蛋白

带4.1蛋白

锚蛋白

血影蛋白

肌动蛋白

试剂甲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

还能保持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形态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
(3)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1所示)将细胞分为三组:
甲组:不作处理;
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
分别提取、分离三组的膜蛋白,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注:控制消化处理的时间,使胰蛋白酶不能消化位于磷脂内部的蛋白质部分;电泳能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

已知水通道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根据实验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____,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____(填编号)
(4)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_________________、生长、分裂、运动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