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固态脂质体纳米粒(SLN)是指粒径在10-1000nm,以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磷脂、三酰甘油等组成的脂质体作为载体,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膜中制成的新一代纳米粒给药系统(如下图)。目前,SLN也被选作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递送载体。下列有关SLN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LN膜由双层脂质分子组成,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进行药物递送
B.SLN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从而实现药物的定向递送
C.SLN膜中若加入胆固醇可提高其稳定性以降低包裹药物的渗漏率
D.递送mRNA疫苗时,应将其置于图中乙处以避免mRNA被降解
2 . 下图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核酸检测的基本流程,采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RT-RCR”技术,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其基本原理是DNA的复制,过程中加入与特定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这样每新合成一条DNA链,就会产生一个荧光分子,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即可确定是否为阳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都需要加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B.若只考虑一个DNA,其复制了n次,则整个过程中可以检测到2n+1-2个荧光信号
C.若样本RNA中A占碱基总数的20%,则其产生的DNA中C占碱基总数的30%
D.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阳性,可能是外源DNA片段的污染
3 . 2020年5月22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10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在接种后第14天,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B细胞应答达到峰值。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能感染人体细胞导致呼吸困难,说明它已突破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疫苗接种后第14天,人体内的T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疫苗接种后第28天,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该过程有淋巴因子的参与
D.被感染者体内新冠病毒的清除,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共同参与
2021-05-02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三省四城市)高三二模(高三质量监测二)生物试题
4 . mRNA疫苗是一类新型的预防新冠肺炎的核酸疫苗,其原理是首先制作出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再利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包裹,生成mRNA-LNP(如图所示),将其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合成出抗原蛋白,从而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mRNA-LNP内分子的排列方式,体现了磷脂“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
C.该疫苗进入人体后,无需将核酸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即可翻译出抗原蛋白
D.mRNA-LNP含有膜结构及核酸,可在人体内增殖,起到长期免疫的作用
2021-05-18更新 | 6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5 . 新冠病毒各个变异株,包括XBB系列变异株,都可能感染肠道黏膜细胞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等现象,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严重腹泻后,可通过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缓解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补充无机盐和能源物质
B.XBB新冠变异株直接刺激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C.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且含量较少
D.人体缺钠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增强
6 . 我国已经全民接种了新冠疫苗。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随着新冠疫情管控政策全面放开,新冠病毒在人群中蔓延的速度会加快,但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和轻症。极少数出现重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入侵人体时,会首先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新冠病毒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可能与其体内存在特异性抗体有关
C.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重症,与其内环境中病毒繁殖较快有关
D.BA.1、BA.2、BA.5侵染人体,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种类相同
7 . 近日媒体报道,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数据,过去几个星期,BQ1和BQ1.1两种新冠病毒新变种(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 RNA)在美国迅速传播,目前已占据美国新冠病例的11%以上,目前的新冠疗法对新变种治疗效果一般,这将导致数十万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无法受到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需要突破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让疫苗在体内迅速杀死病毒
C.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进入人体的新冠病毒
D.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8 . 在过去抗击新冠疫情时,我国一直积极地开展相关的研究与预防。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与蝙蝠所携带的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最高。
材料二   国内多家机构开展临床试验,确定单克隆抗体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途径之一。
1.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防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检测的原理是检测新冠病毒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新冠病毒可在人体肺泡细胞中增殖,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和原料
C.冠状病毒长期寄生于蝙蝠体内,导致蝙蝠产生了抗病变异
D.捕杀蝙蝠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
2.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具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特点
B.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定抗体
C.第二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以添加动物血清以提高克隆形成率
D.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只能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抗体
9 . 2019年年底,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后经诊断发现这些病人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相应肺炎症状。基于你所学的知识,下列相关正确的是:(       
A.该病毒有细胞膜
B.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患者肺部组织切片以便观察该病毒
C.该病毒含有蛋白质
D.该病毒是呼吸道病毒,能在空气中增殖
10 . 为研发有效的新冠疫苗,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S、N、M、E)分别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提取免疫血清分别注射给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小鼠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模型小鼠体内通过巨噬细胞将信号分别呈递给某种T细胞或B细胞
B.模型小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增殖分化产生的某个浆细胞能分泌四种抗体
C.感染后1-3天,注射S蛋白兔疫血清的小鼠体内,只有S蛋白抗体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一直下降
D.感染后1天,注射免疫血清组的模型小鼠体内会发生被动免疫,使病毒含量下降
2023-03-19更新 | 97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