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协助扩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盐地碱蓬能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1)液泡中能储存较高浓度的某些特定物质,这体现了液泡膜____________的特点,液泡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________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液泡内,该过程中转运Na+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
(3)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___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 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4)为验证Ca2+在高盐胁迫下对盐地碱蓬吸收Na+、K+的调节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实验:
①实验材料:盐地碱蓬幼苗、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含NaCl和KCl)、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等。
②实验步骤:
a.取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盐地碱蓬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进行培养:
b.甲组加入2mL蒸馏水,乙组加入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高盐培养液中Na+、K+浓度。
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与甲组相比,乙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说明Ca2+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
2 . 为研究藜麦的耐盐机制,科学家发现了参与藜麦Na+、K+平衡的关键转运载体和离子通道,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H+出入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
(2)据图分析,藜麦的耐盐作用机制:_____
(3)为探究盐胁迫对保卫细胞气孔开闭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相同面积的“陇藜1号”“陇藜3号”叶片为材料,设置了以下几组实验(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忽略不计)。实验结果如下(表中数值为相对值,以A组为100%):
组别处理气孔完全开放/%气孔半开放/%
陇藜1号陇藜3号陇藜1号陇藜3号
A0mmol/LNaCl溶液+黑暗处理10010000
B100mmol/LNaCl溶液+黑暗处理9080108
C200mmol/LNaCl溶液+黑暗处理7753159
D300mmol/LNaCl溶液+黑暗处理60302111
①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推测该实验中,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写2个即可);较为耐盐的藜麦品种是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进行主动运输主要以图1中的几种方式进行(图中a、b、c代表主动运输的三种类型,■、●、▲代表主动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图3是图2中Na+-K+泵的工作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基膜上的Na+-K+泵由a、β两个亚基组成,请据图3概括Na+-K+系的作用过程:_________
(2)小肠腔面的S蛋白如何能够持续对葡萄糖进行逆浓度梯度的转运? _________。该方式属于图1中_________(填“a”“b”或“c”)类型的主动运输。从中体现的主动运输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
(3)最新研究表明,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葡萄糖主要通过载体蛋白(GLUT2)的协助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在协助扩散的同时,通过载体蛋白(SGLT1)的主动运输过程也在发生。但主动运输的载体(SGLT1)容易饱和,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比主动运输快数倍。现有各种敲除了某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和正常小肠上皮细胞,请你设计实验步骤加以验证,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4 . 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气孔开闭重要的外界因子。气孔开度增大,会导致胞间CO2浓度增加。光诱导的气孔反应依赖于保卫细胞中三种光受体叶绿素、隐花色素和光敏色素的共同作用。用红光照射鸭跖草叶片,3h后测得气孔开度不再变化,再用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30s,测得气孔开度增大。
(1)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位于______,主要吸收______光用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阶段的______过程。
(2)用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30s后,光合速率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______
(3)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用蓝光处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体后K+的吸收量增加,其吸收机理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H+—ATP水解酶的作用有______,H+进入保卫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②保卫细胞因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度增大。据图分析,蓝光引起气孔开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4)生物膜上的ATP合成酶催化合成的ATP可通过VNUT蛋白进入囊泡,再经囊泡运输并分泌到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命活动。

①生物膜系统中存在ATP合成酶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②由图可知,H进出囊泡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ATP的水解会导致ATP的分泌量减少,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往大鼠膀胱内注射ATP会引发大鼠膀胱不稳定收缩,膀胱容量降低。研究发现ATP通过与神经细胞膜上的P2X3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兴奋,进而导致膀胱不稳定收缩。
试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观点,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似的大鼠若干只、ATP溶液、TNP-ATP(P2X3受体拮抗剂)、注射器。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1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二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钠钾泵是动物细胞膜上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其对离子的循环转运依赖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具体过程如甲图所示,钠钾泵的存在对于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浓度具有重要意义。而胃壁细胞膜上具有另外一种物质运输的载体蛋白—质子泵(H+—K+—ATP 酶),对胃酸的分泌及胃的消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其作用机理如乙图所示。

(1)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会____。图甲所示的生理过程中钠钾泵的功能为___。在膜内侧,钠离子同钠钾泵结合激活了其作为ATP水解酶的活性,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钠钾泵结合,从而使钠钾泵发生磷酸化。在此过程中ATP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图乙中,K+通过质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3)空腹时,胃壁细胞分泌到胃腔中的H+过多,易引起胃溃疡。奥美拉唑对胃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请结合图乙推测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机理___
2023-01-04更新 | 37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6 . Na+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主要储存在液泡中。液泡膜上的Na+反向转运蛋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下图表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吸收Na+的过程。

(1)据图分析,液泡中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填:“高”或“低”),H+进出液泡的运输方式分别为_____
(2)将紫色洋葱细胞放到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很快又自动复原,自动复原的原因可能为_____
(3)液泡吸收Na+后,短时间内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进而使其中的花青素逐渐由紫色变成蓝色。欲利用该原理来验证液泡吸收Na+需要ATP间接供能,请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钼酸钠溶液(细胞可吸收其中的Na+和抗霉素A(抑制ATP生成的一种物质)设计实验。
实验思路: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
7 . 高等植物体内的光合产物会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如图为蔗糖进入SE-CC的途径之一。研究发现,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研究SU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由图可知,蔗糖由叶肉细胞运输到韧皮部薄壁细胞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完成的。进入韧皮薄壁细胞的蔗糖又可借助膜上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包括细胞壁),此方式应属于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蔗糖从细胞外空间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入SE-CC中。筛管中的蔗糖浓度___________(“低于”、“高于”或“等于”)叶肉细胞。
(3)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和降低SE-CC中的pH均会_____________(“降低”或“提高”)蔗糖向SE-CC中的运输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叶片中部分SE-CC与周围韧皮薄壁细胞间也存在胞间连丝,推测除上述途径外,叶肉细胞中的蔗糖等物质还可直接通过胞间连丝顺利进入SE-CC,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___。(多选)
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于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
B.将不能通过质膜的荧光物质注入到叶肉细胞,在SE-CC中检测到荧光
C.与正常植株相比,SU载体功能缺陷植株的叶肉细胞积累了更多的蔗糖
D.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14CO2标记的叶片,SE-CC中检测到大量放射性蔗糖
(5)蔗糖除了具有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生命活动供能等作用之外,还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体现了蔗糖的_____________功能。
8 . 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过量施用NH4会加剧土壤的酸化等,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这一现象被称为铵毒。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下图所示。

(1)图中所示体现了根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特点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AMTs运输NH4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RT1.1运输NO3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NO3存在时,植物可以通过减轻土壤酸化缓解铵毒症状。研究发现,拟南芥NRT1.1和SLAH3参与了解铵毒的过程,请据图解释拟南芥解铵毒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拟南芥的NRT1.1基因单突变体、SLAH3基因单突变体、NRT1.1-SLAH3基因双突变体及正常的拟南芥若干,请设计实验证明在解铵毒的过程中,NRT1.1和SLAH3共同起作用,缺一不可。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28更新 | 93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优生抽测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盐碱地上种植的“齐黄34”大豆平均亩产比全国平均高一倍多。盐胁迫环境下,“齐黄34”大豆细胞质中积累的Na+会抑制胞质酶的活性,植物根部细胞通过多种“策略”降低细胞质中Na+浓度,从而降低盐胁迫的损害,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

(1)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载体蛋白A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其能量来源是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盐胁迫条件下,植物根部细胞降低Na+毒害的“策略”有_______
(3)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硅积累作物,能够吸收和积累丰富的硅。研究发现,外源施加硅可以降低盐胁迫状态下大豆细胞中的Na+水平,从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原硅酸,NaC1,植物培养液,原子吸收仪(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实验思路: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