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常规种植的棉花(陆地棉)含有棉酚,棉酚主要分布在茎、叶、苞片、铃壳及种子里的许多黑色细小的腺体中。棉酚具有一定毒性,为培育棉酚含量低且品质好的棉花杂种植株,科研人员将某种棉酚含量低的野生棉(2n=2X=26)与品质好的陆地棉(2n=4X=52)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
(1)科研人员首先制备了野生棉和陆地棉的悬浮细胞,用_______________酶分别处理,各自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野生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各种原生质体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未经处理的野生棉、紫外线处理后的野生棉、陆地棉细胞的检测结果依次为图中_______________(选填图1中字母)。

(3)将紫外线处理后的野生棉原生质体与陆地棉原生质体用化学诱导剂_______________诱导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再生,成为完整细胞,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组织,经过_______________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4)科研人员选取再生植株及双亲的根尖进行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压片并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5)用特定的方法对陆地棉和野生棉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2是用同样的方法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6进行扩增的结果。据图特定条带判断,再生植株1~6中确定为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______

(6)对杂种植株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筛选出低酚的杂种植物。
2 . 荠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于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图甲是荠菜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部分路径示意图,图乙表示春末夏初晴朗白天,25℃条件下,荠菜在不同遮光条件下相关指标的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过程中,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能够为卡尔文循环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
(2)根据图乙数据分析,遮光率超过40%以后,气孔导度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原因是_________。遮光率由40%提升至60%过程中,胞间CO2浓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结合图甲、图乙分析,提高荠菜光合作用速率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列举2项)。
2024-05-2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综重组卷-高中生物变式题6-8
3 . 杉木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是当前南方人工林区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之一。研究人员对华南地区近20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调查数据如下表格,分析其自然更新的群落组成和结构。

指标

树种

杉木

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

浙江润楠

罗浮柿

山乌桕

乔木层重要值

0.213

0.135

0.124

0.121

0.110

乔木层树

种占比

林冠上层(≥25 m)

主林冠层(15~20 m)

31%

13%

28%

亚林冠层(10~15 m)

29%

13%

24%

林冠下层(5~10 m)

27%

7%

14%

27%

更新层(≤5 m)

<5%

39%

9%

<5%

注:表格中“—”表示调查中没有相应数据记录,重要值表示物种的优势程度,值越大,越有优势,不同物种之间重要值可以累加。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自然更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为纯林改造提供解决思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2)通过对杉木在乔木层中的占比和重要值进行调查,明确杉木在该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从_______角度对杉木进行研究。从调查数据分析杉木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根据表格数据,得出该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分析,该群落最终很可能会演变成________群落。
(3)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从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上提出对现有人工纯杉木林的改造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某植物工厂为提高生菜产量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对照组:白光
A组:红光:蓝紫光=1:2
B组:红光:蓝紫光=3:2
C组:红光:蓝紫光=2:1
每组总光照强度相同
(1)光为生菜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
(2)图2显示,A、B、C组的干重都高于对照组,结合图1分析,原因是______。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工厂管理者欲采购一批红、蓝玻璃对工厂进行改造以提高生菜产量,请评价是否合理并解释原因______
(3)此外,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条件下,还可以通过控制______等条件提高生菜产量。
5 . 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有一套机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编码EPO基因的表达需要经过遗传信息的________两个过程,在形成mRNA分子时,模板中的一段DNA会与____酶结合,使双链解开,然后以____为原料来进行合成。
(2)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其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据图推测,HIF-1α是一种____(DNA复制/转录)调节因子,当氧气充足时,EPO合成数量____,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物进入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中,细胞中的一个编码EPO基因的mRNA分子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利于____,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2024-05-0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综重组卷-高中生物变式题9-11
6 .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分布。
(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________
7 . 我国北方蔗糖主要从甜菜的块根中提炼。研究发现,磷对甜菜光合作用产物的合成与转移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部分机理如下图,其中A、B表示相关物质,TPT为磷酸转运体(转运出1分子磷酸丙糖的同时会转运进1分子Pi),活性会受光抑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₂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称为_____。物质A、B分别为_____,其反应产物可转移至_____(结构)重新合成物质A、B.
(2)白天光合作用强,[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_____,叶绿体中会积聚大量淀粉颗粒。夜间,叶绿体中的淀粉颗粒发生水解,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_____
(3)为研究田间施用磷(P)和烯效唑(Un)对甜菜光合特性和产糖量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甜菜植株,处理16天后测定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收获时测定块根产量及产糖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净光合速率/μmol·m⁻²·s⁻¹叶面积指数块根产量/t·hm²产糖量/t·hm²
清水(CK)25.253.1497.415.44
2mg·L⁻¹KH₂PO₄(P)27.073.35107.2117.66
30mg·L⁻¹烯效唑(Un)27.064.2199.215.93
2mg·L⁻¹KH₂PO₄(P)+30mg·L⁻¹烯效唑(Un)33.223.83108.118.88
①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_____表示。
②与P组相比,Un组植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总量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与CK、Un组相比,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原因是施磷处理能_____
③科研人员建议甜菜生产中应采用磷和烯效唑联合喷施,其依据是_____
8 . 某研究小组利用品种1(2N=28)和品种2(2N=40)的两个鸢尾属远缘种为亲本,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结实率高、观赏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品种3(62条染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为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制备原生质体的过程不能在清水中进行,以防止_______
(2)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常利用化学试剂_______诱导融合,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3)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品种1和品种2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__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当观察到融合细胞的表面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时,也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品种1和品种2融合而成的。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______
9 . 研究人员对某公园进行了生态修复实践,其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模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茂密森林到“白色沙漠”的演变,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在生态修复的最初阶段,人们种植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结果出现了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原因是______。将一个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貌是很困难的,修复成功的标志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2)不同于传统园艺化程度较高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本案设计兼具了生产、生态、观赏和游憩功能的近自然景观修复等,这遵循了______生态工程原理。
(3)图中蜜源、食源草花植物群系和食源、宿主果树植物群系的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确定了采样点后,再用______法调查该公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用样方法调查该公园植物类群丰富度时,随着样方面积的扩大,样方内的物种种类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可推测样方面积通常是______,此外取样时还需遵循______
(5)该公园中既有人工养殖的鱼、螺,又有野生的鸟类、蝴蝶等,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回答2点)
(6)修复后公园的扬尘污染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此外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等产业,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10 .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发现:当向这些植物提供14CO2时,光合作用开始后的1s内,90%以上的14C出现在含有4个碳原子的有机酸(四碳酸)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四碳酸中的14C逐渐减少,而三碳酸中的14C逐渐增多,科学家将这类植物叫作C4植物。图1表示在适宜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普通玉米(A)、黄叶病玉米(B)光合作用的影响:图2表示玉米利用CO2的特殊途径,其中P酶与CO2的亲和力远比R酶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光照强度为y时,限制黄叶病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内部因素是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在白天和晚上各12h的情况下,y强度下的A植物比B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_________单位(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
(2)图2说明在这类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O2中的C的转移途径是CO2_________→(CH2O),由图可知,玉米的C4途径发生在叶肉细胞中,通过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发生在___________(填场所)中的C3途径,两者共同完成CO2的固定。
(3)在夏季炎热的中午,小麦出现“午休现象”,是由于_________原因,小麦等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就会降低,而玉米没有“午休现象”,请据图2尝试推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从而保证C3的供应充足,可见玉米比小麦更耐干旱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