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7 道试题
1 . 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武器只包含致病菌类和病毒类,其攻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传播时具有潜伏期
B.需重视治疗性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不需要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管和严格审查
C.在转基因工作中科学家会采取很多方法防止基因污染,如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活
D.培养过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严格消毒后才能废弃,目的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环境
2 . 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①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③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②携带的氧扩散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⑤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③内一样多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下列对图所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的图像,则向右移动玻片标本并放大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的图像,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若图④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4个
2024-04-08更新 | 43次组卷 | 75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2024-03-10更新 | 76次组卷 | 66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末生物试题
20-21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5 . 沙漠中的动物经常会因长时间找不到水源而饥渴,此时机体内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024-02-17更新 | 33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
6 . 研究发现单基因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死亡是女性无法生育的原因之一。图甲为某不孕女性家族系谱图,图乙为家族成员一对基因的模板链部分测序结果(注:箭头处GA表示一个基因的模板链该位点为G,另一个基因的模板链该位点为A;G表示此位点两条模板链都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乙可知,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I-2
B.Ⅱ-4基因型和I-1的基因型相同
C.Ⅱ-4和丈夫再生一个孩子表现为不孕性状的概率为0
D.Ⅱ-5和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8
7 . 学校的生态兴趣小组调查发现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1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呈现如图2所示的周期性波动。林区居民被革蜱叮咬后易患森林脑炎。

(1)据图1分析,小型鼠与革蜱之间____(填“是”或“不是”)互利共生关系。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____(填“①”“②”或“③”)相似的波动特征。
(2)该林区群落中生存着多种动植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林区中,狐和兔之间是捕食关系,图2中的曲线____(填“④”或“⑤”)代表的是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若狐的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兔种群增长,那么两种群数量变化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该曲线模型。
(3)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mm×0.1mm×1mm)上进行计数。若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35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5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个/mL。图中de时段,导致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至少答2点)
(4)我国的酿酒技术已有多年历史。科研人员研究优质酿酒酵母,以筛选出酒精转化率高、酒精耐受力强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平板上,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若要对菌株进行分离,接种时,在第二次划线时须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8 .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爆发式生长,水质恶化。当地政府引进了我国科技人员研发的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来净化污水。复合式生态浮床是集风动曝气、植物吸收、滤污除藻及光照补偿等多种水治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处理系统。包括水上漂浮部分和水下悬浮部分,既能净化水质,又可营造水上景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湖泊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该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
(2)生态浮床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调节当地气候,还可以营造水上景观,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3)复合式生态浮床的滤材可以有效遮挡阳光,目的是____。浮床中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风动曝气机通过曝气头不断曝气,可有效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促进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目的是____
(4)在另一富营养化的人工湖泊中,研究人员采用生物操纵措施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该湖泊存在的生物关系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浮游动物的鱼类,采用生物操纵的措施是在该湖泊中,每年投放食肉类鱼种如狗鱼等,取得了显著效果。请分析该实例中生物操纵的原理:____
该湖泊水质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发现浮游植物种类有所改变,蓝绿藻数量增加。蓝绿藻增加的原因是____。根据上述理论,控制这类藻类生长的方法是____
2024-01-2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下图为生物圈的碳循环,A、B、C、D表示生物,X代表一种气体,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上图可以完整地表示碳循环,但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过程
B.碳循环过程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若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②③所表示的过程将越来越复杂
D.全球性生态问题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原因是生物圈的碳平衡被打破,导致大气中CO2增多
10 . 昆明滇池水华规模大,持续的时间长。水华的主要种类是蓝藻门囊藻属中的铜绿微囊藻。导致其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N、P等营养物质输入,为治理滇池水华,除了减少N、P的输入外,每年还会投放鲢鱼和鳙鱼等植食性鱼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滇池水华消失后,水生植物重新长出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圆田螺的产卵量下降,体现了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每年冬天西伯利亚的海鸥迁徙到昆明滇池,这体现出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D.滇池中的鲢鱼和鳙鱼等植食性鱼类和铜绿微囊藻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