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2016·海南·高考真题
1 . 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2019-01-30更新 | 199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
2 .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3 . 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01-30更新 | 127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
4 .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2019-01-30更新 | 156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试题
5 . 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A.AB.BC.CD.D
2019-01-30更新 | 248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年新课标生物高考真题
6 .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2019-01-30更新 | 17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理科综合(生物)
7 .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处理方法0 h12 h24 h48 h
无辐射损伤0.0460.0560.0480.038
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
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集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5.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6.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7.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4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生物高考真题
8 . 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DNA
甲基绿
红色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B.② ③C.①④D.②④
2019-01-30更新 | 1471次组卷 | 53卷引用:2009广东高考生物卷
9 . 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有(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2019-01-30更新 | 10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09年江苏高考生物卷
10 . 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_________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6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09年江苏高考生物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