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4 道试题
1 .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B.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是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
C.去除膜上胆固醇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能促进膜上分子运动
D.本实验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和初始强度相同
2 . 某实验小组用紫甘蓝的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处在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B.质壁分离发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液泡紫色逐渐加深
C.为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至少需用显微镜观察三次
D.水分子从细胞外扩散进入细胞液内至少需要穿过2层磷脂分子
3 . 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细胞外囊泡可由真核细胞分泌,能将各种大分子物质和代谢产物从供体细胞传递到受体细胞,可作为治疗剂载体的新兴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囊泡膜的组成成分和细胞膜相似,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有利于血红蛋白的运输
C.细胞外囊泡携带物质从供体细胞传递到受体细胞,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利用细胞外囊泡运输脂溶性物质时,可将其包裹在两层磷脂中间
2023-10-09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物质所具有的与其在细胞膜中排布方式有关的性质是______;除①外,细胞膜中另一种脂质是______,该物质对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变化,[       ]______含量下降。
(3)细胞学研究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细胞的生命力。例如,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时,______被染成蓝色;“染色排除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科综生物试题
5 . 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请分析上述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_____(水/油)。
(2)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当他们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水分子_____(能/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_____(是/不是)自由扩散。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8道尔顿的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其证明实验的基本思路:
将“脂质体”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实验组甲、对照组乙,在甲组中加_____。将甲乙两组置于清水中,一段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甲乙两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若甲的体积_____(大于/小于/等于)乙的体积,则证明成立。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的物质是_____
2023-10-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科学家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HLA抗原,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H-2抗原,利用两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发现融合细胞的细胞表面含有两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人鼠细胞的融合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能够运动
C.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上的分子能够运动
D.温度会影响HLA抗原和H-2抗原两种抗原在融合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
2023-10-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先知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7 .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使膜发出荧光后,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发现该区域瞬间被“漂白”(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甲)。图乙是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荧光漂白恢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荧光染料标记的分子可能是蛋白质分子
B.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乙图说明200s后漂白处荧光标记的分子多于周围的其他部位
D.实验温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8 .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载药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可携带药物米托蒽醌(不易溶于水) 进入肿瘤细胞,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适量胆固醇添加到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B.脂质体与肿瘤细胞的融合依赖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C.米托蒽醌应被包载在脂质体的①处,以更好地进入肿瘤细胞
D.肿瘤细胞的 2 层磷脂分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9 .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代表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B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细胞中具有两层此结构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B.图中D是糖蛋白,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结构
C.细胞需要的氨基酸可以通过d方式进入细胞,CO2可以通过c方式排出细胞
D.若图C代表胰岛素,则C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促进E转化为F,F最可能是葡萄糖
10 .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涨破的细胞又能重新封闭,体现______
(2)用不同试剂处理红细胞血影,去除部分膜蛋白,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如下:

实验

处理

膜蛋白种类

处理后红

细胞形态

血型糖蛋白

带3蛋白

带4.1蛋白

锚蛋白

血影蛋白

肌动蛋白

试剂甲

+

+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

-

-

+

+

+

+

还能保持

(“+”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形态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______
(3)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将细胞分为三组,设计如下实验。(图1所示)
甲组:不作处理;
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分别提取和分离三组的膜蛋白,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注:控制消化处理的时间,使胰蛋白酶不能消化位于磷脂内部的蛋白质部分;电泳能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
已知水通道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根据实验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______(编号),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______(编号)。
(4)图3表示科研工作者用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请推测,脂溶性药物应当被包在______处(编号)。
   
2023-10-06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