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2024-06-09更新 | 145次组卷 | 66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上学期统测(9月)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协同转运是一种常见的跨膜运输方式,例如葡萄糖利用储存在Na⁺浓度梯度中的能量进入细胞(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B.Na⁺进出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C.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以转运Na⁺
D.葡萄糖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11-12高三上·福建福州·期中
名校
3 .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2023-07-16更新 | 375次组卷 | 13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研究显示: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主要司职细胞内不同具膜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之为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锚定和融合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囊泡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B.囊泡中物质运输需要穿过多层生物膜,才能“锚定”
C.囊泡运输会导致某些生物膜成分更新D.“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高三上·北京·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研究离体番茄根吸收K+速率与氧分压关系的实验中,已知当氧分压为5%~10%时,K+吸收量达到最高值。之后氧分压继续提高,但K+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氧分压高抑制主动运输
B.运输K+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状态
C.外界溶液中K+减少
D.氧分压高影响载体蛋白运动
6 . 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通道活性随ATP浓度升高而被显著抑制。体外重建实验中,若该蛋白含量高,线粒体会发生肿胀;若该蛋白含量低,则线粒体基质紧缩,嵴内腔变大。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蛋白的功能受到线粒体内ATP含量的影响
B.该蛋白帮助钾离子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跨膜运输
C.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D.该蛋白功能减弱后,很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7 . 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K+-ATP 酶将H+泵到组织液中会增加胃液酸性
B.组织胺抑制物和 H+/K+-ATP 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
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
D.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
2022-06-26更新 | 614次组卷 | 30卷引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8 . Na+-K+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乌本苷是Na+-K+泵的抑制剂,其本身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K+泵兼有载体和酶的功能
B.Na+和K+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乌本苷处理可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
D.Na+和K+的运输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9 . 下图表示人肺泡壁部分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肺泡壁的上皮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细胞呈扁平状,构成了大部分肺泡壁;Ⅱ型细胞分散在Ⅰ型细胞间,可分泌含脂质和蛋白质的表面活性物质,以防止肺泡塌缩。

请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A为____________(填“Ⅰ”或“Ⅱ”)型细胞,更利于肺泡的气体交换。O2等气体分子以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
(2)细胞B中有较发达的____________等细胞器,与这类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表面活性物质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性。
(3)肺泡受损后,Ⅱ型细胞可增殖、____________为Ⅰ型细胞,以修复损伤。
10 . 研究发现,子房中的胚珠能释放一种多肽L,引导花粉管向胚珠定向生长,完成受精。为研究花粉管感知多肽L的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1)多肽L能与花粉管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花粉管定向生长,这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2)科研人员发现,蛋白A是花粉管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激酶复合体,受体与多肽L结合后会引起蛋白激酶发生磷酸化,进而向花粉管细胞传递信号,引发定向生长。科研人员获得了一种基因型为aa的突变体植株,突变后的蛋白A仅能结合多肽L,而不能发生磷酸化,推测突变的蛋白A发生的结构变化为_________。据此推测,该突变体植株的花粉管可能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又发现B、C和D三个与蛋白A类似的受体-蛋白激酶复合体,并分别获得另外三种与A基因改变相似的基因型分别为bb、cc和dd的突变体植株。为研究A、B、C、D是通过同一信号通路还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调控花粉管定向生长,科研人员对双基因突变体和单基因突变体的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①aabb植株的花粉管定向生长异常的比例比aaBB或AAbb高
②ccdd植株的花粉管定向生长异常的比例比ccDD或CCdd高
③aacc植株的花粉管定向生长异常的比例与aaCC或AAcc相近
据上述结果推测:_________
(4)科研人员猜想,蛋白A与C相互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胚珠中的助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释放多肽L,多肽L分别与花粉管细胞膜上的蛋白A、C相结合,进而导致_________

(5)为验证上述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研究方案:用多肽L处理花粉管细胞,再提取细胞膜上的A-C-L复合体,利用抗A-C-L复合体的抗体进行鉴定。本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上述机制,理由是_________
2020-10-02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0-2021学年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