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4 道试题
1 . 适度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并引起一系列使机体愉悦、记忆增强的效应。科学实验证明5-羟色胺能神经元(一种神经元)分泌的5-羟色胺(5-HT)增多进而增强记忆。如图所示,图1是5-HT合成、释放、作用及灭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5-HT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______,与受体1相结合引起______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部分5-HT发挥作用后可通过前膜上______的协助回收,回收的5-HT一部分被_______催化转化,另一部分以______运输方式进入囊泡储存。
(2)当突触间隙5-HT过多时,5-HT会激活受体2,通过______调节机制抑制5-HT的释放;受体1、受体2均为5-HT的化学本质是______,但两者在结构、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3)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HT的缺乏有关。下列可以考虑作为抗抑郁药物的是______
①促进5-HT合成和分泌的物质
②对突触前膜5-羟色胺转运蛋白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③促进突触后膜上5-HT受体增加的物质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2 . 光系统II和光系统I共同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的传递过程,是完成光反应必需的结构。图1为光反应中电子传递过程示意图,其中实线代表H+传递,虚线代表e-传递,PQ既可传递e-,又可传递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系统II由_____________和蛋白质构成,前者在光能的激发下产生高能电子,电子最终由_____________提供。
(2)光系统II产生的e-在类囊体膜上传递给______________用于合成NADPH。伴随着高能e-的传递,实现了H+在膜B侧的积累,该过程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图中B侧为_____________(填“叶绿体基质”或“类囊体腔”)一侧。
(3)类囊体膜两侧的H+梯度可为ATP合酶催化过程提供能量.最终实现光能转换为_____________。ATP合酶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2.57∶2,而暗反应阶段消耗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3∶2。据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电子在传递至光系统I后会启动循环电子转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强光下植物会产生过多电子导致活性氧增加,进而促进了叶绿素的降解.引发细胞凋亡。C37蛋白为一种位于类囊体中的膜蛋白,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MV(一种可产生活性氧的物质)对野生型和C37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处理,检测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实验中的不同浓度的MV用于模拟_____________环境。实验结果显示,C37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_____________野生型,推测C37蛋白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植物的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四种蛋白质复合体-光系统Ⅱ(PSⅡ)、细胞色素复合体(Cytb6f)、光系统Ⅰ(PSⅠ)和合酶。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可根据经由的蛋白质路径不同分成线性和环式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拟南芥中的亲环素蛋白在强光下与细胞色素复合体紧密结合,这有助于提高电子在植物体内传递的效率,避免产生大量活性氧()损伤生物膜造成光抑制。

(1)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形成与光系统介导的H+浓度梯度有关,据图判断______(填“A侧”或“B侧”)H+浓度较高,该侧为______(填“类囊体腔”或“叶绿体基质”)侧。上图与H+浓度梯度形成有关的生理过程有______(写两点)。当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碳反应中的三碳酸分子的含量______(填“增加”或“不变”或“减少”)。
(2)强光胁迫下叶绿体中的不足,的比值______,(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为避免电子积累引起光合结构损伤,PSⅡ环式电子传递被激活,环式电子传递中______(填“能形成”或“不能形成”)。
(3)对上文中环式电子传递与线性电子传递机制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与线性电子传递相比,环式电子传递能够提高比例
B.图中H+的两次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其中合酶既可以催化的形成,又作为转运蛋白协助H+的跨膜运输
C.超过一定水平后会抑制光反应的发生,是因为会催化光系统中的蛋白质水解
D.环式电子传递中电子按H2O→PSⅡ→PQ→Cytb6f→PC→PSⅠ→Fd→FNR→NADP+的顺序传递

(4)农药百草枯会争夺水光解后的电子,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各种,大量攻击生物膜使细胞死亡。请说明相比于阴天,农民更倾向于在晴天喷洒百草枯的原因______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细胞内外的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通过实验发现并分离出水通道蛋白CHIP28,且获得CHIP28的基因和mRNA。回答下列问题:
(1)O2、甘油等物质通过脂质体(由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构成)与生物膜的通透性相同,说明这些分子的跨膜运输特点有________(答出2点),其运输的动力来自_________
(2)阿格雷选用几乎对水不通透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为研究材料,将CHIP28的mRNA注入细胞,一段时间后CHIP28蛋白大量表达,此时把卵母细胞放于_______((填“低渗”或“等渗”)溶液中,显微观察可见________,从而证明CHIP28是水通道蛋白。
(3)有人对以上实验提出质疑:CHIP28蛋白并非水通道蛋白本身,而是调节水通道开闭的蛋白。请你使用以下材料和试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排除这种可能性。材料:仅含CHIP28蛋白的脂质体(自由扩散造成的吸水较为微小,可忽略不计,脂质体吸水会涨破)
试剂:水、HgCl2(能抑制CHIP28蛋白的功能)、HgCl2解除剂
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细胞膜该特性的物质基础主要是______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通道蛋白的作用特点是______
(3)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______;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4)细胞膜上的受体通常是蛋白质。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
(5)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不同温度下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与25°C相比,4°C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卓越班)
6 . 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位于细胞膜的________(填“内侧”或“外侧”)。________(填字母)可代表氧气转运方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
(2)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质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C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浓度)。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____mmol/L的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
(3)据图分析,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
(4)保卫细胞因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度增大。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用蓝光处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体后的吸收量增加,其吸收机理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蓝光引起气孔开度增大的原因是蓝光促进________运出保卫细胞,在膜两侧形成浓度梯度利于进入保卫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度增大。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市北辰区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I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目前,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灌服F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见图1。

       

(1)与分泌蛋白相似,URATI和GLUT9在细胞内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___及线粒体等细胞器(答出两种即可)共同参与。肾小管细胞通过上述蛋白重吸收尿酸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的特性,该特点的结构基础是___
(2)原尿中还有许多物质也需借助载体蛋白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这类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有___
(3)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___。与其他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___
(4)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___,减少尿酸盐重吸收。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___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胆固醇是极端不溶于水的,它在人体内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进入细胞及被水解释放出胆固醇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发动蛋白是一种具备CTP(一种能源物质)水解酶活性的结合蛋白。

   

(1)胆固醇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LDL受体的合成最先是在________上进行的,在真核细胞中该细胞器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
(2)据图可知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图中的胞内体是一种囊泡,它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动物细胞能产生囊泡的结构很多,比如内质网、________(列出两种)等。含有LDL的胞内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图中过程显示,胞内体上的LDL受体最终又返回细胞膜,其意义是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胞内体内部H+浓度比胞内体外高,胞内体内部的酸性环境是LDL受体顺利返回细胞膜的必要条件,推测H+从细胞质基质进入胞内体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9 .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图1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膜上的D1蛋白是叶绿体基因编码的光合复合体的核心蛋白;图2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1)细胞膜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功能不同,结合图1与图2分析,原因有主要有两个,一是与细胞膜相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在物质组成成分上缺少了______。二是______
(2)D1蛋白是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20(不考虑二硫键),则D1蛋白由______个氨基酸构成。D1蛋白的基本骨架是______
(3)细胞膜内部是疏水的,但水仍能跨膜运输,与图2中______(填“长”或“短”)跨膜结构域的蛋白质以及______有关。
(4)D1蛋白的合成需要叶绿体内的核糖体参与,则叶绿体有_____种核苷酸。: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10 . 肠腔中的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由两种特异性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共同完成,如图1所示。SGLT1从肠腔中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再经GLUT2转运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回答下列问题:

   

(1)SGLT1主要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其他组织细胞中不存在,原因是___
(2)有同学认为SGLT1转运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与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该同学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答一点)。影响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因素有___(答两点)。
(3)最新研究表明,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葡萄糖主要通过载体蛋白(GLUT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如图2。同时也发生着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SGLT1)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但SGLT1容易达到饱和,所以主动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要比协助扩散运输葡萄糖的速率慢很多。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论。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敲除SGLT1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作为甲组、敲除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作为乙组、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作为丙组,三组细胞数量相同且其他生理状况均相同。
第二步:将甲、乙、丙三组细胞分别置于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第三步:检测培养液中___的浓度。
实验结果:若___,则验证了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主动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较协助扩散运输葡萄糖的速率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