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1 道试题
1 . Na+-K+泵和水通道蛋白等对维持人的成熟红细胞的渗透压具有重要意义。膜上的Na+-K+泵可催化ATP水解,为其逆向运输Na+和K+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成熟红细胞含有的酶均分布在细胞内液中
B.Na+和K+经Na+-K+泵运输时,均为逆浓度梯度运输
C.水通道蛋白的活性会影响红细胞渗透吸水或失水的速率
D.人的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为Na+一K+泵提供催化底物
2 . 下图是不同物质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其中ATPase为ATP水解酶,该酶在图示中还有载体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①
B.与方式①相比,方式②还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C.氧气供应不足只会影响方式③对物质的转运
D.物质通过④进入细胞时需要与膜蛋白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
3 .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Ca2+进入液泡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泡能维持细胞形态
B.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易化扩散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溶胶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转运
2023-12-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广泛存在钠钾离子泵和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将动物细胞膜上的主动运输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为载体蛋白提供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的能量来源于某种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B.图中Na+由甲侧转运到乙侧的动力由膜两侧Na+的浓度梯度提供
C.Na+在神经细胞中可依赖通道蛋白进行运输
D.图中Na+由乙侧转运到甲侧的动力均由线粒体提供
5 . 在适宜条件下,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的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b的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b曲线达到最大吸收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判断b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自变量是控制无氧的条件
D.判断b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因变量是对b的吸收速率
6 . 下列有关生物学的判定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如甘油、苯等,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是活细胞
C.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D.某酵母菌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则表明该酵母菌已经死亡
2022-11-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7 .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NO,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消耗ATP
B.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C.NO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而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
D.NO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8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属协助扩散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2023-11-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下列关于受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的受体可以存在于除神经以外的其它细胞
B.乙酰胆碱的受体能控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C.通道蛋白在发挥作用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
D.由通道蛋白参与的物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2022-11-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半月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膜的结构,其中甲、乙、丙表示部分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跨膜运输过程均属于被动运输
B.乙和丙过程均需要蛋白质协助,其作用机制完全相同
C.乙跨膜运输过程中运输的物质只能是溶质分子
D.甲、乙、丙物质运输速率仅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大小有关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