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1 道试题
1 . Na+ -K+ATPase 是细胞膜上一种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每水解一个ATP 分子能逆浓度梯度泵出 3 个 Na+、泵入 2 个 K+。若利用 Na+ -K+ATPase 的抑制剂(乌本苷)处理人成熟的红细胞,则细胞将会不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 -K+ATPase 维持了细胞内低 K高 Na的离子环境
B.Na+ -K+ATPase 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和活性发生变化
C.乌本苷影响 Na+、K+的主动运输,使红细胞内渗透压低于细胞外
D.水分子主要是借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内
2 . ATP的合成是生物有机体中主要的化学反应之一,而合成ATP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该酶的作用机理是参与生物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H+)动力势能的推动下合成A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内外膜和原核细胞的质膜上
B.ATP合成酶跨膜部位呈疏水性,有利于与膜结合部位的稳定
C.H+跨膜驱动ATP合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
D.ATP的合成在细胞中时刻进行并与ATP的水解处于动态平衡
2014·湖北黄冈·一模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比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数量多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2023-04-04更新 | 318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4 . 饥饿状态下,肠腔的葡萄糖通过SGLT1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局部葡萄糖浓度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升高,细胞通过GLUT2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SGLT1快数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GLT1和GLUT2都属于载体蛋白,两者都应该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B.图中的二糖可能是麦芽糖
C.SGLT1和GLUT2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D.葡萄糖通过SGLT1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所需营养物质
5 . 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毛细胞的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
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2023-02-20更新 | 85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
2023-08-23更新 | 260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其中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A、B、C表示不同的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物质时,参与a、d、e方式的转运蛋白会发生构象改变
B.细胞通过a、c或d方式来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物质
C.物质通过c方式进行运输时,物质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物质的跨膜运输与膜上的A、C物质有关,与B物质无关
2023-08-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下图表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膜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a、b、c表示运输方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甲为O2,则甲的运输速率会影响乙的运输速率
B.若乙为K+,则连续转运会导致膜内外的K+浓度差增大
C.影响丙运输速率的因素有通道蛋白的数量和丙的浓度差
D.a、b、c三种运输方式能体现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2022-03-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9 .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学渗透偶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生长素以弱酸的形式经输入载体协同运输(能量由跨膜质子电位提供)进入细胞,在细胞质中生长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大量积累。离子形式的生长素通过分布于细胞基部的输出载体顺浓度梯度输出细胞,正是由于载体在细胞中的极性分布决定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激素有IAA、PAA、IBA等
B.若要研究输出载体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作用,可利用其抑制剂设计对照实验
C.生长素的输入、输出载体都能转运生长素,两种载体的空间结构相同
D.植物的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处细胞的膜上都分布有这两种载体
10 .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A的运输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ATP
B.物质B的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ATP
C.物质C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物质A和物质B的跨膜运输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2022-02-2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