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发出许多分支,神经末梢在接近肌细胞处失去髓鞘,以裸露的轴突末梢分布于骨骼肌细胞表面并深入突触凹沟槽。这种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神经—肌肉接头,如图所示。接头后膜的表面还分布有分解乙酰胆碱(ACh)的胆碱酯酶,图中AP表示动作电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_____结构。接头后膜是_____,它形成许多小凹褶的生理意义是_____
(2)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是:当运动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上的Ca2+通道开放。Ca2+_____(填“顺浓度梯度”或“逆浓度梯度”)进入轴突末梢,促使突触小泡前移,突触小泡与接头前膜融合,其中所含的ACh分子以_____的方式释放至接头间隙。ACh分子扩散至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后引起通道构型改变,使通道开放,从而引起_____,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兴奋。据图分析,ACh起作用后的去向是_____。若胆碱酯酶在有机磷农药的作用下失活引发的结果是_____
(3)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只能从接头前膜传递到接头后膜,原因是_____
2 . 如图所示,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与Na+结合,另一个与葡萄糖分子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分子也随之进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蛋白S的协助下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小肠上皮细胞基膜上Na+—K+泵的功能是催化ATP水解,运输Na+、K+
C.蛋白S作为载体,既能运输葡萄糖,又能运输Na+,说明载体运输不具有专一性
D.Na+—K+泵使膜内外Na+浓度趋于一致,以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较易(0.85) |
3 . 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 )
2023-07-13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7讲 物质运输(讲义)-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ATP驱动泵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小分子或离子进行跨膜转运。有下图所示的3种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a2+泵可发生磷酸化改变泵的蛋白质构象进行Ca2+的转运过程
B.Na+-K+泵依赖ATP水解释放能量维持神经细胞内高Na+低K+的环境
C.溶酶体膜上存在F型质子泵将H+运入溶酶体维持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
D.F型质子泵广泛分布于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内膜上
2023-07-13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2讲 ATP(练习)-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物膜上能运输H的质子泵主要有3类:消耗ATP的同时自身发生磷酸化并将H泵出细胞的P型质子泵;消耗ATP,但不需要磷酸化,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如溶酶体,液泡)的V型质子泵;利用H+顺浓度梯度释放的势能合成ATP的F型质子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类质子泵的运输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B.P型质子泵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C.溶酶体、液泡内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的H浓度
D.F型质子泵运输H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6 . 细胞膜控制着物质输入和输出,下图中a、b、c表示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最可能以图中a所示方式进出细胞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过图中c方式内流,此时Na+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血浆中葡萄糖以图中b方式进入红细胞时,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
D.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无法通过图中a、b、c三种方式进出细胞,但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7 . 如图分别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 000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较少
B.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两种膜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均具有专一性
D.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8 . 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研究发现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分子的尾部有屏障细胞内外环境作用
B.通道蛋白跨膜部分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
C.方式2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通道蛋白会发生空间改变
D.水通道蛋白失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仍能发生质壁分离
9 . 某植物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介导H+的跨膜运输,在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和电位差,即质子动力势,其驱动蔗糖跨膜转运,具体过程如图所示,①②表示运输相关物质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细胞外的H+浓度高于细胞内侧
B.①具有物质运输、催化和能量转换的功能
C.②转运蔗糖的速率受细胞代谢影响
D.增加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可使蔗糖转运加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端肾小管后半段对Na+、Cl-的重吸收是通过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胞两条途径实现的,如下图所示,Na+、Cl-的跨上皮细胞重吸收与H+和甲酸盐(F-)有关,正常肾小管液中含有低浓度的甲酸根,能与H+结合形成脂溶性的甲酸(HF),甲酸进入细胞又被分解为H+和甲酸盐(F-),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管液中Na+、Cl-通过细胞旁路途径吸收进入组织间隙液是逆浓度梯度进行
B.甲酸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为Na+、Cl-跨上皮细胞的吸收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
C.H+和甲酸盐(F-)从细胞运出的过程分别为Na+、Cl-跨膜进入细胞提供电势能
D.肾小管细胞基底侧钠-钾逆向转运载体兼具备物质运输和ATP合成酶的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