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患者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出现情感及语言障碍。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的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内的神经递质一谷氨酸从突触小体释放到突触间隙,共通过了________层生物膜,经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实现了________的转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如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图中的Ⅰ~Ⅲ表示生理过程。图示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填对应的序号)

①谷氨酸的释放
②Ca2+与N受体结合进入海马细胞
③A受体的磷酸化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完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预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4)为验证T段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可以取等量的正常小鼠和T段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小鼠,用HFS处理这两组小鼠的______(填部位名称)。一段时间后,再次施加单次强刺激,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的_________
2024-04-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卷(五)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2 .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盐胁迫会造成大豆减产。为研究大豆的耐盐机制,科研人员按下表进行了实验,检测并记录净光合速率和相关生理指标。

大豆类型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叶绿素含量相对值

盐敏大豆

对照组

10.2

0.27

110

24

NaCl胁迫

0.8

0.07

175

6

耐盐大豆

对照组

10

0.28

125

33

NaCl胁迫

5.2

0.07

68

31

注: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
(1)光反应中,叶绿素捕获的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暗反应中,胞间CO2进入___________被固定形成C3,最后转化成糖类。
(2)NaCl胁迫使两种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均下降。据表分析,导致盐敏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生理指标变化是_____________;导致耐盐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生理指标变化是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NaCl胁迫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与细胞质基质中Na+过高有关,耐盐大豆细胞可通过降低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缓解盐胁迫造成的损害。据图分析,NaCl胁迫环境下,耐盐大豆细胞降低Na+毒害的“策略”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 .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两 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① 选两套渗透装置,表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 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填代号)。
②给两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分别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等渗的KNO3溶液,再观察临时装片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种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
(5)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根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根细胞对不同浓度a、b两种 物质的吸收速率)根据实验结果判断a是通过____方式跨膜运输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溶液中b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 b 的浓度,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_________
13-14高三上·山西忻州·期中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位:mol/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鱼滕酮对K+和Mg2+的运输有抑制作用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2019-01-30更新 | 4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甲是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红细胞膜的结构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中蛋白质①和蛋白质②是不同的蛋白质
B.ATP合成抑制剂会抑制图乙中乳酸的运输
C.图乙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D.O2、甘油、氨基酸可直接通过图甲所示结构
2022-01-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1月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6 . 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单链RNA病毒,其表面有囊膜和蛋白质,其中棘突蛋白可被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识别,然后囊膜和细胞膜融合,整个病毒进入肺泡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中腺嘌呤与脱氧核糖相连接
B.ACE2受体识别棘突蛋白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新冠病毒进入肺泡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D.病毒的棘突蛋白的合成需要肺泡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
7 . 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无关的是(  )
A.协助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
B.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C.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D.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13-14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番茄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图,分析此图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有的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K+的吸收而表现为M1曲线
D.氧分压为8时,出现M1、M2、M3的差异可能与根所处的时间是白天或者夜晚有关
2016-11-26更新 | 8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卷
9 . 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的盐化土地(主要含Na盐),土壤中大量Na+不仅影响植物吸水,还会被动流入细胞使细胞中毒,显著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科学家通过新技术培育出了耐盐水稻,该水稻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植株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Na+进入植物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A的协助,由细胞内外Na+____提供势能驱动Na+顺浓度进入细胞,该过程中Na+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转运蛋白A结合。
(2)据图可知,Na+还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启动细胞内H2O2产生,此时的Na+是作为____调控代谢活动的。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①胞外Ca2+直接____,从而减小细胞Na+吸收速率;②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③通过____,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运入细胞内,进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胞内的Na+____方式运至胞外,最终降低细胞内Na+浓度。
(4)根据耐盐水稻的抗盐胁迫机制,从施肥角度提出盐碱地栽培耐盐水稻增产的措施:____(答出一点)。
(5)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它的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有同学做实验探究柽柳的根部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步骤

甲组

乙组

取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若干

取与甲组生长状态基本相同且等量的柽柳幼苗

放在含有适宜浓度的Ca2+的完全培养液中

放在等量且含有相同浓度的Ca2+的完全培养液中

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

____;②____
③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
10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后请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成绿色,另一半成红色,但在37℃水浴中保温 40 分钟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
材料二:科学家对某种海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分析表明,细胞液中 K+和 CL-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高出许多倍,但细胞仍会从海水中吸收 K+和 CL-
材料三: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催化作用。
(1)材料一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
(2)材料二说明两种离子跨膜进入海藻细胞的方式是___,其特点是从___浓度一侧到___浓度一侧的运输,并且需要___和消耗___
(3)材料三说明少数 RNA 是___
2019-02-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