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为增加冬季绿叶蔬菜种植产量,研究者对大棚温室中的某种叶菜分别用三种单色光进行补充光源(补光)实验,补光时间为上午 7:00-10:00,测定其CO2吸收速率如图。

1.据图甲,上午7:00时白光下该植株净光合作用速率____(>0/=0/<0)μmol·CO2·mg-1。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液泡内细胞液          D.细胞质基质
2.一段时间后取白光、红光补光组叶片分别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下图表示白光下的实验结果,则红光下叶片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结果最接近______

3.若黄光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据图甲判断:该组叶菜释放O2量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分别是______
研究发现,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提高碳的利用率也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如图是叶肉细胞中部分碳代谢的示意图。代谢途径I、II、III是植物细胞已有途径,代谢途径IV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

4.图中I相当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光反应/暗反应);结构T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5.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植物细胞具有合成C酶和M酶的能力,构建了代谢途径IV(乙醇酸代谢),并与代谢途径II相连。据图,解释代谢途径IV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_____________
2020-05-1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 . 菰的茎基部膨大可作蔬菜食用,称茭白。甲图表示菰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结构,①~⑥表示物质;乙图示科学家对菰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所测得的结果。其实验方法如下:将菰的倒数第三片功能叶片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红外CO2分析仪分析CO2的变化,并将所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乙图中。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1. 提取菰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色素时,为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需要加入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 ________________
2. 若供给植物CO2后的60秒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分析细胞代谢产物,发现7秒后的代谢产物多达12种,而5秒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是一种物质,该物质最可能是甲图中的___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
3. 根据乙图判断:当温度为________时,菰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同;35 ℃时菰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约为________μmol·m2·s1
4. 研究发现:一天中,菰叶片细胞间隙中CO2的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值呈现出负相关性,请简要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___________。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1-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