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在一晴朗的白天,检测了自然环境中某种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
(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为验证这一推断,科研人员以该植物长出幼果的枝条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
①将长势相似,幼果数量相同的两年生树枝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一定浓度的______(填“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或“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做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组枝条上相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和比较,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氢的转移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④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过程③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
C.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中过程①的速率大于④的
D.一天中过程②产生的有机物量一定大于过程③④消耗的
3 .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产生的H2O中的H和O分别来自一NH2和一COOH
B.②处消耗的[H]是③处产生的
C.②③处都产生ATP,均可用于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D.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③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
2020-02-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4 . 中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图I为水稻叶肉细胞中的某一结构(其中甲~戊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结构),图II为研究人员探索1mmol/L NaHSO3溶液对乳熟期温室水稻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

(l)图I所示发生在④的生理过程为____反应。④处给③发生的反应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
(2)图I中,③处所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据图II,当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部位有____
(3)研究发现l mmol/L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则其作用部位是图I中的[       ]____;如何用简单实验证明此可能性,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
(4)由图II可知,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____(有、无)影响,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由图II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5 . 下面的甲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乙图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柱状图(假设以葡萄糖为反应底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分析甲图可知,OS段温度不同但光合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但是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增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B、C点以后曲线都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变化,但升高温度能增大光合速率,说明__________,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OS段植物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d点,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氧浓度为c时,C02释放量最少,有机物消耗最少,最适于________________
(5)乙图中,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倍。
2019-06-24更新 | 117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4月)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6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测得水稻吸收(用“+”表示)或释放(用“-”表示) CO2的速率(单位:mgh-1)随温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条件温度
10℃20℃30℃35℃40℃45℃
A黑暗-5-10-18-34-40-34
B适当遮阴,CO2深度为0.03%+3+50-16-24-24
C全光照,CO2深度为0.03%+5+8+4+20-14
D全光照,CO2深度为1.22%+10+20+40+28+120

(1)A组数据可表示水稻的_________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3)若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根据表格中信息,应选择光照为__________、CO2浓度为__________、光照下温度为__________和黑暗下温度为__________的条件,以保证水稻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7 . 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较长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比较,乙因有机物的制造量小于甲,故增重多
B.乙组叶片会出现黄化现象
C.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甲植物叶绿体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蓝紫光,不吸收绿光
2019-06-19更新 | 3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4月)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8 . 如图是生理状况相同的油料作物种子在清水中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10d前,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和N
B.10d后,白光下的幼苗体内消耗AD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从图中可知前10d内光照对幼苗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
D.幼苗在黑暗条件下发黄而在光下变绿,说明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9 . 硅藻对蓝光和绿光具有出色的捕获能力,这与其叶绿体中光合色素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硅藻与蓝藻在结构方面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硅藻大多偏红色,因而其大量繁殖容易形成“赤潮”,试用所学知识分析,硅藻偏红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制备了三组含有不同18O百分比的碳酸氢盐(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在密闭条件下,并供给光照射的硅藻培养物,分析氧产生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①上述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同位素标记法另外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仅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10 . 将长势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各两株,分别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测得密闭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实验期间甲、乙两种植物中,有机物积累量较大的是______
(2)植物固定CO2的过程发生于叶肉细胞的______中。实验60min后,两个玻璃罩内CO2的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______,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变小,正好与植物______产生CO2的速率相等。
(3)欲使用图1装置测定植物细胞的呼吸速率应该将该装置置于______条件下进行。
2019-05-15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