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总、净光合与呼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7 道试题
1 . 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了一半天然一半合成的“人造叶绿体”,并利用光和这系统实现了CO2的固定。该研究从菠菜中分离出类囊体,并将其余16种酶(包含CETCH途径)一起包裹在磷脂构成的小液滴中,其技术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菠菜中分离出类囊体可使用_________法。
(2)类囊体上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_________
(3)CETCH途径中固定CO2的物质与叶绿体中_________相同,不断地被消耗和合成。
(4)磷脂分子由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构成,可推测小液滴是由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组成。
(5)与植物体正常的光合作用相比,固定等量的CO2,该系统输出的有机物的量多于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原因是_________
2024-06-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考前全真模拟考试(一)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2 .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变化规律,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光照强度/%

净光合速率/u mol –m-2- s-1

呼吸速率/ u mol –m-2- s-1

叶绿素含量/mg·g-1

28.6

13.43-

1.09

1.96

52.5

13.98

1.58

2.15

78.3

14.13

2.12

2.56

100

12.38

3.67

1.83

A.该植物可以通过降低呼吸速率来适应低光照强度环境
B.实验中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为16.05μmol·m²·s-1
C.若光照强度由78.3%降至52.5%,短时间内植物体内C3含量会下降
D.实验中低光照适应后该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能力会增强
3 .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玉米叶肉细胞内线粒体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提高,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势能转化成了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基质侧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玉米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
(2)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玉米细胞叶绿体内有一些被称为“脂质仓库”的颗粒,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其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的___________结构。
(3)为选择适合与玉米套种的大豆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甲、乙两个大豆品种的情况,甲的光补偿点为10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600μmol·m-2·s-1;乙的光补偿点为6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00μmol·m-2·s-1,更适合与玉米套种的大豆品种是___________。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甲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但乙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 .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常会遇到两种胁迫: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是指虫、草害和病毒等,非生物胁迫包括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物理方面有温度、水分、辐射、机械损伤等,化学方面有空气污染、农药、土壤酸碱度、土壤盐碱化等。科研人员研究了干旱胁迫、烟草花叶病毒胁迫对烟草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甲所示实验结果;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添加水、烟草花叶病毒胁迫下添加宁南霉素处理对恢复期烟草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乙所示。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____转变为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分析图甲,干旱胁迫能降低烟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
(2)对比图甲、图乙结果,可以得出恢复期____组烟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恢复程度最大;宁南霉素的作用可能是____
(3)与干旱胁迫相比,烟草花叶病毒胁迫下,烟草幼苗含有的有机物的量____(填“较多”“较少”或“基本相等”),依据是____
(4)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干旱土壤中的烟草幼苗,重新种回湿润土壤中,烟草幼苗的光合速率反而降低。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连是一种生活在海拔1000~1900米的中药材,为了合理的栽培该种植物,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O2浓度为0.03%的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黄连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黄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如甲图所示);乙图为黄连的叶肉细胞在不同条件下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t1时,影响黄连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甲图所示t3~t4时间段内,黄连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为__________
(3)甲图中t3时光照强度由70%全日照变为全日照,但曲线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为__________。由此判断该植物最可能为__________(填“阴生”或“阳生”)植物。
(4)甲图中t3、t5时叶肉细胞中的生理活动可分别用乙图中的________(字母)表示。
(5)若乙图所示细胞长时间处于I的生理状态,该植物__________(填“一定能”“一定不能”或“不一定能”)存活。
6 . 如图表示适宜温度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CO2浓度对植物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为二氧化碳吸收量
B.当CO2浓度为400mg·L-1时,a点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
C.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幼苗只有CO2浓度大于200mg·L-1时才正常的生长
D.b点表示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350lx、CO2浓度500mg·L-1时植物的真光合速率为60mg·h-1
7 . 高温是制约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科学家将小麦分别置于高温环境(HT)和正常温度环境(C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CT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
B.35℃时两组植株的真正(总)光合速率相等
C.50℃时HT植株能积累有机物而CT植株不能
D.根据实验结果判断HT植株更适应高温环境
8 . 探究昼夜温差对番茄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实验时,昼夜的平均温度控制一致。上午10点从总叶绿素含量、气孔开度、胞间CO2浓度和幼苗释放氧气速率等方面测定指标,各项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测定总叶绿素含量,可用____试剂对其进行提取。上述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氧气释放速率与叶绿体产生氧气速率的数量关系是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
(2)在夏季晴朗白天的中午,大田种植的番茄常常在上午10点—12点左右出现光合速率短暂下降的现象。从上述实验测定指标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
(3)据图数据分析,与昼夜温差0(20℃/20℃)组相比,6(23℃/17℃)组和12(26℃/4℃)组的总叶绿素含量增加,____增加,导致气孔内外CO2交换增强,但胞间CO2浓度不升反降,结合测定指标解析原因:____
9 . 花榈木是豆科红豆属常绿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合理保护花榈木资源以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花榈木叶片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CO2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结合产生C3,在光反应产生的_____参与下被还原。
(2)据图可知,净光合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_____
(3)研究发现10:00~12:00之间花榈木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不变,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呈_______趋势,可能原因是光合色素吸收过量的光能,使叶绿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______上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从而使光反应受阻。
10 . 植物的一些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其影响关系的确定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____阶段,CO2被固定后形成C3分子,C3接受____释放的能量,被还原为糖类。
(2)一般认为,作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胞间CO2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原料越丰富,净光合速率越高。为了验证该规律是否成立,研究人员以某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在同样自然光照的情况下,用人工光源给实验组额外补充光照,检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该结果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规律,理由是____

(3)研究人员从影响胞间CO2浓度的因素来探究出现图1现象的原因。研究发现,胞间CO2浓度主要受叶片周围空气中CO2浓度、气孔导度和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三个因素的影响。
①若实验组、对照组所处环境的通风良好,则____(因素)在两组间是相同的。
②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气孔导度越大,越有利于外界空气中CO2由气孔进入叶片细胞间。检测两组植物的气孔导度,结果如图2所示。

结果显示____
③由于补充了额外的光照,实验组的光反应的速率增加,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____,消耗CO2的速率____。这些变化比气孔导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胞间CO2浓度减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