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关于高等动物细胞(2N=12)增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动物某个细胞核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每个子细胞含32P的核DNA占1/2
B.染色体数为2N=12的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个数为6个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都是1:2
D.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一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2 . 下列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抑制染色单体的形成,作用于图甲的S期或图丙的A→B
B.用药物作用于图丙细胞A→B段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图甲中的M
C.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图乙的a+b段或b+c
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b、dA→B的整个过程
4 . 如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B.图乙中D→E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C.图丙所处时期与甲图细胞相同D.图乙中B→C过程会有染色单体的形成
5 . 下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
B.图甲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图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
D.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2017-06-23更新 | 582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12月)生物试题
7 . 下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曲线B表示同一极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C.曲线B表示两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D.第45分钟时,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的中期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将水稻体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染色体的条数是
A.1条B.2条C.4条D.0—2条
9 .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一个时期,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子细胞基因型一定相同
B.该生物是二倍体生物,有可能是生产者
C.①和③是染色单体,⑤和⑥是同源染色体
D.其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2016-12-08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10 . 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C.丙阶段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