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将DNA分子双链均被3H标记的拟南芥(2n=10)的根尖移入不含放射性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进行连续有丝分裂。观察不同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会出现三种情况,a.2个染色单体都被标记;b.只有1个染色单体被标记;c.2个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细胞中有10个a,则该细胞一定处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
B.不可能观察到一个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
C.若某细胞中有10个b,则可以确定该细胞处于第几次分裂中
D.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b和c的具体数目将无法确定
2 . 2020年2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能够通过直接结合甲基化酶SUV420H1,促进核小体上组蛋白H4的第二十位氨基酸发生二甲基化修饰,带有二甲基化修饰的H2A.Z的核小体能进一步招募复制起始位点识别蛋白ORC1,从而帮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
(1)DNA复制起始位点被识别后,首先与复制起始位点结合的酶是______
(2)T细胞是一种发挥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能进行增殖。研究人员特异性地去除T细胞染色体上的H2A.Z核小体后,T细胞的增殖速率将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组蛋白上其他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或磷酸化等,能招募特定种类的蛋白质与之结合,决定特定基因的表达是打开还是关闭,从而使亲子代均表现出一定的表型。根据上述发现,研究人员得出了“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的结论。请根据表观遗传的概念,结合材料中的描述,概括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______
(4)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当其被_________酶识别和结合后能驱动基因转录。某些组蛋白去乙酰化会引起启动子序列中的DNA发生甲基化,从而导致“基因沉默”,试分析上述过程引起“基因沉默”的原因是______,该机理为研发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3 . 用特定的技术仅将位于果蝇(2n=8)精原细胞X、Y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双链用15N标记,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进行了两次分裂(只涉及一种分裂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产生的四个子细胞都被标记,则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最多可以有8条染色体
B.若产生的四个子细胞有3个被标记,则分裂过程中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最多有4条
C.若分裂过程中细胞出现了16条染色体,则最后被标记的子细胞可能有1个、2个、3个、4个
D.若最终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上的DNA被标记,该细胞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4 . 取某哺乳动物(2n=20)的1个精原细胞,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取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继续转入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后期I和后期Ⅱ,都有2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
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所有核DNA中,5/8的DNA单链被32P标记
D.受精卵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所有染色体中,5/8的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
2021-07-03更新 | 5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5 . 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长可能不同
B.两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4→8→4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
D.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
6 .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无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放射性的2条染色体来自染色单体分开形成
B.该精原细胞形成这个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历了3次胞质分裂
C.与图中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必为ddEE
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具有32P的精细胞数量只可能是2个、3个或4个
2021-06-25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
7 . 在 DNA 复制时,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可作为原料,与腺嘌呤配对,掺入新合成的子链。用 Giemsa 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NA分子的双链都含有 BrdU 的染色单体呈浅蓝色,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 的染色单体呈深蓝色。现将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取根尖用 Giemsa 染料染色后,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呈深蓝色
B.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都不同
C.第三个细胞周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着色不同的染色体均为1/4
D.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若干个细胞周期后,还能观察到深蓝色的染色单体
2021-06-17更新 | 706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1年6月新高考浙江生物高考真题
8 .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一个性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含31P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1个如图所示细胞,其中①②分别代表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分别含有A和a,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该细胞中一定含5个32P标记的核DNA分子数
C.图中各染色体一定与细胞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
D.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
2021-06-02更新 | 220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9 .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有丝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通过细胞分裂成如图所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均含有A或a基因
C.该细胞中可能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
D.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2021-05-28更新 | 8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10 . 用15N标记某高等动物(2n=8,基因型为BbDd)的一个精原细胞的DNA,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甲、乙两个子细胞的模式图如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细胞继续分裂可能产生两个不同基因型的子细胞
B.甲细胞中含15N的染色单体有4条
C.乙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B
D.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2021-05-24更新 | 6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