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1 . 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就称为复制叉。图1为真核细胞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图2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图1显示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原点,可加快复制速率
C.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2中a处是模板链的3端
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则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
2 . 如果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让其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有4个被15N标记的DNA
B.在产生的8个精子中,最多有4个精子不含15N标记的DNA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细胞内含有2条被15N标记的染色体
D.在减数第二次后期,细胞内被15N标记的DNA数目可能是4个,也可能是2个
3 . 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置于31P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的染色体组数变化的部分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BC段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处于有丝分裂,子细胞每条核DNA均有32P和31P
B.若处于有丝分裂,该细胞不一定含有两条带31P标记的X染色体
C.若处于减数分裂,该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带32P标记
D.若处于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带32P标记的占1/2
4 .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组实验说明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DNA
B.完成该组实验需先后用到带32P标记和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C.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②过程搅拌不均匀
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
2013·江苏淮安·一模
5 . 若将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数占(       
A.1/8B.1/4C.1/2D.1/16
2022-08-26更新 | 53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届辽宁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6 . 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I.依据真核细胞中DNA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II.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III.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②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1)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主要取决于14N和15N),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底部。

通过改变离子浓度将核糖体和mRNA分离继续做密度梯度离心,若结果是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2)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②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       
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1

_____

_____

2

_____

_____


2022-08-20更新 | 3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下列有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1/4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40%:则复制三次该DNA片段时总共需要7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
D.用15N标记的精原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8
8 . 科学家曾对DNA的复制提出两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以下是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探究DNA复制机制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1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
(1)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
(2)根据图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能否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_____,原因是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1DNA_____,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l4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_____h。
(5)如果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减少_____
9 .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A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B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①步骤A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分子。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甲图中字母填写)。

②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则假说成立。
(2)研究者为进一步确定“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3)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4)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          
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是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的。为验证假说,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全部变性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表明,富含G—C碱基对的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②图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的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2-06-3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李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某精原细胞(2n=8)的核DNA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只考虑一种分裂方式),得到4个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至少为一半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Il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有8条
C.若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4N,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形成4个子细胞过程中DNA仅复制一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