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 道试题
1 . 根据下述材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材料一:2019年10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细胞氧感应机制发现者,他们研究发现,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1a)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当氧气充足时,HIF-1a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参见下图)。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提供了思路。
材料二:为适应不同水体的溶氧环境,鱼类的生理、生化以及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鲫鱼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可以生存数月,此时鲫鱼进行无氧代谢,将产生的乳酸直接转化为酒精分泌到水中;肺鱼在河水干涸时,利用身上的黏液粘住泥土,形成特殊的“鱼茧”,进入休眠状态,肺鱼借“鱼茧”顶端的小孔与外界相通,完全靠鳔呼吸,可生存数月之久。

A.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细胞中HIF-1a的含量会升高
B.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细胞内,催化HIF-1a合成的酶活性可能比低海拔地区的人低
C.改变代谢方式和代谢途径是鱼类适应低氧环境的策略之一
D.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大量施用以及生活、工业污水的排放等都会造成低氧环境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百岁兰是一种沙漠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避免DNA的“有害”突变。在漫长的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下,百岁兰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百岁兰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C.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百岁兰高度木质化的两片叶子能适应干旱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今日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5月模拟训练试题生物试卷
3 . 巴拿马地峡在大约1000万年前开始上升,大约300万年前,大洋被地峡完全分开。科学家对位于两侧大洋不同深度的鼓虾物种对进行研究,发现在人工实验条件下,浅水物种对可以交配但后代不可育,深水物种对无法交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A1-B1、A2-B2、……、A15-B15表示地峡两侧大洋中的鼓虾物种对
A.深水物种对之间的某段同源DNA序列的差异比浅水物种对之间的差异大
B.地峡上升过程中喷发的致癌物导致鼓虾产生突变,决定了物种进化的方向
C.地峡两侧的浅水物种对,易受海水流动影响,种群之间基因交流更频繁
D.上述相关信息表明鼓虾生殖隔离的形成过程与地理隔离时间的长短无关
4 . 遗传漂变是一种由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而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下图表示个体数(N) 分别是25、250、2500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种群中,N为2500时种群更容易发生遗传漂变
B.遗传漂变可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引起生物进化
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
D.若群体随机交配至125代,则N为2500的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为0.375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A、a是等位基因,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上述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则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种群越小,个体的死亡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D.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2024-05-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高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6 . 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表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的捕食和城市化的进程均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B.可用不产HCN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产HCN的植株
C.基因重组会增加基因的种类,但不会影响H和D的基因频率
D.与市中心相比,市郊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更低
2024-05-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不同物种间具有相同功能的基因,其碱基序列的差异可用来判定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从结构与功能观分析,下列在进化过程中最为保守的基因是(  )
A.血红蛋白基因B.细胞色素c基因
C.rRNA基因D.胰岛素合成基因
8 . 群落结构中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②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
⑤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⑥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9 . 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B.该岛上的所有蜗牛和其它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C.不同种蜗牛占据的生态位不同,不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蜗牛具有相似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 . 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酶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由基因M控制)以拮抗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和蚕之间相互影响并不断演化的过程属于协同进化
B.为抵御蚕的采食,桑叶采用了合成蛋白酶抑制剂的策略
C.若基因M突变后合成的蛋白酶减少,则突变后的基因的频率会逐代降低
D.桑叶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和蚕分泌更多的蛋白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