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竞争干扰假说”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群体警戒假说”指随着群体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中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如图1、图2所示。

       

(1)白鹤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我国鄱阳湖地区,体现了种群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迁徙过程中,白鹤主要靠地磁场定位,地磁场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信息。
(2)据图1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说”和“群体警戒假说”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白鹤的种群密度,可以在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营造更多适合白鹤生存的环境,从而提高白鹤种群的_____________
2 .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数万年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另外这部分蛾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使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数万年后,蛾复杂的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能够杂交,说明两种蛾无生殖隔离
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D.蛾与蝙蝠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3 . 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D.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2023-07-08更新 | 40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其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B.农药刺激害虫产生变异
C.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D.害虫对农药进行定向选择
2023-03-17更新 | 7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研究化石时发现,某地区在距今10000年前生活着长尾和中长尾两种山鸡。距今50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大河将该地区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大约距今30年前,统计发现甲区域山鸡为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乙地区全为短尾山鸡。研究发现,甲区域的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甲区域的两种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均能杂交,但受精卵不能发育。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内山鸡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
(2)乙区域内出现的短尾山鸡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原因是_____
(3)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乙区域短尾短尾山鸡出现的原因________
(4)近些年,该区域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研究人员对该区域的山鸡的数量与山鸡的翅色基因(A/a)、翅形基因(B/b)频率的研究数据如下表:

中长尾鸡

长尾鸡

数量

A

B

数量

A

B

1980年

8000

31%

66%

5900

38%

59%

1988年

7900

29%

57%

6050

41%

60%

1997年

5900

30%

48%

6000

40%

57%

2006年

4200

31%

32%

5950

39%

6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近些年发生明显进化的山鸡是_____1997年时,基因型为AA的长尾山鸡数量为________
7 .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时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_______。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________发生不同的改变,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2010·安徽合肥·二模
8 .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生殖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
2022-11-07更新 | 7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9 . 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
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
9-10高一下·吉林长春·期末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里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代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2-08-11更新 | 22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0年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