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和群落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废弃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森林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其他动植物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根据资料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演替,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___会提高。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____关系。
   
(2)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下图可知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苔藓、油松、松鼠、红隼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其除了明显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之外,还具有____________结构。其中油松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而成为该地的_________物种。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下图所示为林业部门对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由下图可知,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害虫的____________
   
(5)假如在草本植物阶段,一种老鼠(起始数量为3000)迁入该地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相当于“J”形增长,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 . 下图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孤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示意图。A____,B____,C____
(2)出现图②现象的原因是____
(3)若3种种间关系中曲线b代表的生物死亡,对曲线a代表的生物有利的是____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
(5)曲线a或b的变化属于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曲线a和b代表的生物之间关系的变化a属于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
2023-12-29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图1、图2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森林中,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现象,森林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____等特征。
(3)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从该过程中能看到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
(4)采取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 hm²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原地释放。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12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填“偏大”、“不受影响”或“偏小”)。
(5)分析图2,在1~5年间该种群数量_____(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第 10~20 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填 “<”、“=”、“>”)死亡率。第 20~3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型。
4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蚜虫的适应策略: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昆虫。春季蚜虫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迁飞到取食宿主上度过夏季,其间行孤雌生殖,经卵胎生产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虫迁飞回产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蚜虫周围生活着很多生物,体内还有布氏菌等多种微生物,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蚜虫以植物为食。植物通过筛管将以糖类为主的光合产物不断运至根、茎等器官。组成筛管的筛管细胞之间通过筛板上的筛孔互通。筛管受损会引起筛管汁液中Ca2+浓度升高,导致筛管中P蛋白从结晶态变为非结晶态而堵塞筛孔,以阻止营养物质外泄。蚜虫取食时,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寻找到筛管,持续吸食筛管汁液,但刺吸的损伤并不引起筛孔堵塞。体外实验表明,筛管P蛋白在Ca2+浓度低时呈现结晶态,Ca2+浓度提高后P蛋白溶解,加入蚜虫唾液后P蛋白重新结晶。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其体内的布氏菌从蚜虫获取全部营养元素。筛管汁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所含氮元素极少。这些氮元素绝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但无法完全满足蚜虫的需求。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来源如下表。

氨基酸

组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植物提供

\

布氏菌合成

\

注:“-”代表低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高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难以检出。
蚜虫大量吸食筛管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蜜露以糖为主要成分,为蚂蚁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蚜虫利用这些策略应对各种环境压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1)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图中实线单箭头代表了_______的方向。
(2)蚜虫为布氏菌提供其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在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中,布氏菌来源的氨基酸与从植物中获取的氨基酸_______
(3)蚜虫能够持续吸食植物筛管汁液,而不引起筛孔堵塞,可能是因为蚜虫唾液中有_______的物质。
(4)从文中可知,蚜虫获取足量的氮元素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对策是_______
(5)从物质与能量以及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蚜虫在冬季所采取的生殖方式对于种群延续和进化的意义_______
2022-09-08更新 | 6276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查某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该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后,此草原慢慢发生了一系列演替,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___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2022-01-06更新 | 89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I.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1)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hm2。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会偏________
II.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2)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5)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IV.现有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的血细胞计数板。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6)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_个。
7 . 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食性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
(1)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是_____

(2)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__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
(3)红耳龟的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和预测红耳龟___________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4)红耳龟的捕食行为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
8 . Ⅰ.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__个。
Ⅱ.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6)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7)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
(8)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型曲线。
(9)与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
9 . 图甲为一天然池塘的食物网简图,某饲养者将此池塘改造成一人工鱼塘,主要食物链如图乙所示。已知饲养者在用人工鱼塘养殖鱼的过程中经常向鱼塘中投放鱼饲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天然池塘改造成人工鱼塘的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工鱼塘相比,天然池塘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轮虫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图乙中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
(3)若天然池塘与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但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