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群落,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早熟禾是高寒草甸的优势植物,长期过度放牧使其出现植株矮化的现象。为探究原因,科研人员选取了围栏 3 年(UG3)、夏季放牧(SG)、全年放牧(YG)的样地进行研究。请回答问题:

(1)早熟禾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
(2)图1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早熟禾分配给______的能量明显减少,而分配给______的能量显著增多。
(3)科研人员推测早熟禾矮化现象可能与植物激素有关,检测不同放牧强度下早熟禾体内赤霉素(GA)含量,结果如图2。
①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物,它们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的分子。
②图中数据显示,过度放牧使早熟禾体内赤霉素________,导致早熟禾的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得早熟禾出现了矮化现象。
③矮化的早熟禾可以避免家畜的过度踩踏和采食,成为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植物,说明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2019-01-30更新 | 2705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2019-01-30更新 | 2643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多选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 7 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 天,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2019-01-30更新 | 2637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2016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7 . 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其主要原因是
A.有复杂的营养结构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
2018·湖南·二模
8 .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虾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肥料,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再采用添加富硒营养液的培育方式,种出了绿色环保的“虾稻”。下列关于“虾稻共作”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2018-05-26更新 | 66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专题21 生态环境的保护-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北京市)
9 . 某湖泊生态系统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大量排入,导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A量繁而其他水生植物大面积衰退。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当该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
(2)通过投放本地水生植物能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投放的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竞争____,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投放水生植物修复该湖泊过程中,湖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演替。
(3)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但水体溶氧量下降。水体溶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
10 . 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处理水稻产量(kg/hm2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40232.72
对照34742.56

A.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B.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C.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
D.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