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1-22高三上·山东·开学考试
1 .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中具有优势,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D.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2021-08-28更新 | 3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4)
2 . 为净化某地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构建人工湿地、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图湿地生态系统。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除污的主体和核心,在物质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河水由A处引入该系统,经甲(种植美人蕉)、乙区域(种植菖蒲)处理后由B处流出(箭头为污水流动方向),甲区域中会加入一定比例分解污水的细菌菌液,一段时间后,之前受到污染的水体环境改善明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图(图中圆圈为某些松散的固体填充物)
A.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B.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是易管理、根系发达、净水能力强、具有较强抗逆性
C.甲区域中的细菌都能通过获取美人蕉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D.出水口水样中总氮磷含量下降、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有毒物质减少
2021-07-01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3)
3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10年后,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6

10

12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后续研究发现:乙丙两区域如依靠完全自然演替形成上述群落类型约需20~25年,这说明在演替初期,人工修复模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1-05-28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6)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