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3 道试题
1 .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C.正常地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13-14高三·安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2 .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016-11-26更新 | 3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3 .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A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B.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C中
C.A、B、C、D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2016-01-2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下列图中A、B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示某些化学物质。
请据图回答:

(1)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
(2)如果①为蛋白质,则①到②表示_____。②进入A的方式是_____
(3)如果①为淀粉,且组织细胞为肝细胞,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中②的浓度比B中的要_____,这是因为_____;在肝细胞中②物质与③物质的转化是可逆的,如果②物质能转化为③物质,而③物质不能转化为②物质,则图中的细胞最可能是_____细胞。①②③三种物质可处于内环境中的是_____
2016-11-2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三1月综合训练理综生物卷
5 .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进出人体细胞的过程与膜蛋白无关,而与膜脂有关
B.人体细胞膜通过主动运输从内环境中吸收各种无机盐离子
C.组成人体细胞的各种化合物,都是通过细胞膜从内环境中吸收的
D.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都属于生物膜,而类囊体薄膜不属于生物膜
2016-11-26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安徽宿州教研室高三生物卷
6 . 如下图示,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值的相对稳定
C.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D.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9-10高二·吉林长春·阶段练习
7 .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2016-11-26更新 | 6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3届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8 . 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高
B.如果图示为肝脏组织,则饱食后A端比B端葡萄糖浓度高
C.⑤中的小部分物质能被②吸收成为①
D.④中的某些物质可经A端进入⑤
11-12高一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9 .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A液中可发生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图示A液中O2至少穿过3层生物膜进入细胞被线粒体利用
C.图示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图示组织细胞既含有胰岛素基因,也含有血红蛋白基因等
2016-11-26更新 | 4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卷
9-10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10 . 高等动物细胞获得的O2,由体外到细胞内的途径是(  )
①细胞 ②内环境 ③呼吸系统 ④循环系统 ⑤体外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④③⑤D.⑤③④②①
2019-01-30更新 | 7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1-1、2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