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6 道试题
1 . 下图为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中的O2在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B.A与B在组成成分上最大的差异是A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C.在饥饿条件下,肝脏周围葡萄糖浓度A>B
D.内环境中如HCO3-/H2CO3等缓冲对的存在,使得其pH能保持稳定不变
2 .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Na+进入心肌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心肌细胞
B.若B中主要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尿素氮升高,出现尿毒症
C.CO2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不参与内环境的稳态
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①和③
3 .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只要处于稳态,身体就不会患病
B.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内环境就达到稳态
C.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 .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图a、b、c表示内环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d都能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不会影响细胞正常形态
C.肌肉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药物在a、b、c中都可出现
D.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治疗组织水肿时可采用肌肉注射
6 .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水泡消失主要依赖淋巴循环
C.水泡中的液体有一部分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挤压和局部摩擦会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而出现水泡
7 . 塑料微粒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一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而且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一些小于10微米的塑料微粒有可能穿过细胞膜,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各个器官,诱发急、慢性炎症,使器官和组织受损。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工作关系图,其中①、②、③、④、⑤等代表生理过程或者物质,A、B、C代表人体内的系统,a和b代表两种气体,请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注意:[     ]填序号或大小写字母,横线填写名称)

(1)塑料微粒会通过人体的[A] ______ 系统被吸收进人体;该系统最主要的吸收器官是 ______ ,里面有增加吸收表面积的结构皱襞和 ______
(2)空气中的塑料微粒可以通过[ ______ ]系统吸入体内,此时胸廓处于 ______ 状态(填“扩大”或“缩小”),同时空气中的[ ______ ]氧气也会进入血液,塑料微粒随着血液流动最早到达心脏中的 ______ (填写心脏结构)。
(3)血液中的塑料微粒可以通过[ ______ ]的过滤作用来到 ______ 内,再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塑料微粒积累过多时有可能诱发肾炎,若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则有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______ 发炎。
8 . 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入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B.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依赖于内环境
C.参与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等
D.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骨骼肌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需要经过11层生物膜
9 . 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A液的名称________, 其中A液与C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2)血浆中维持pH相对稳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图2中标号①、②代表的系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由图2可知内环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
10 .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由体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状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