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射与反射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9-10高二下·浙江台州·期中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1 .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023-12-19更新 | 293次组卷 | 17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程桥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图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沃泰默通过相关实验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
B.图示生理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有促胰液素、神经递质、胰液
C.传出神经末梢与胰腺相关细胞是通过突触相联系的
D.小肠黏膜细胞在盐酸刺激下产生的促胰液素具有催化功能
3 . 皮肤上的痒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通过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经整合、上传,其机制如图1。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动物对内外刺激作出规律性反应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__,机体在 _________产生痒觉或痛觉,该过程 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在皮肤相同部位给予不同类型的刺激会产生不同感觉,原因是皮肤上的 ________不同。
(2)抓挠产生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痒觉。由图1可知,“抓挠止痒”的原理可能是抓挠时皮肤痛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合成和释放的Glu,c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b细胞的兴奋,最终阻止痒觉信号的传递,Glu属于 ________(选填“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
(3)用组胺分别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PTEN基因敲除的小鼠在相同条件的刺激下抓挠次数明显增多,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可能是 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
(4)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后,兴奋会以 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图中X=Y。
①若在a、b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甲的指针将会发生 ________次偏转。
②若利用电流计乙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则应分别刺激 ____________两点,观察电流计乙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③刺激b点,观察到电流计甲、乙指针都发生了两次偏转,则说明结构A属于该神经细胞的 _______,同时观察到电流计甲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01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图1是用橡皮锤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图2是突触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叩击引起的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叩击使伸肌受到牵拉,刺激其中的肌梭(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元传到脊髓,使传出神经元A兴奋引起伸肌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还使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后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导致传出神经元B支配的屈肌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从而协调完成膝跳反射活动。
(2)图2中,细胞X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为_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位。当兴奋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对Ca2+的通透性增大使其大量内流,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____与①融合。大多数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大多以胞吐作用释放到[②]_____________中。在①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已知细胞外钙离子较多时会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若某测试者血钙含量偏高,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图1中伸肌等相关肌群将表现为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用微电极在细胞Y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结合图2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细胞Y内的K+不断持续少量外流造成静息电位的连续波动变化
②未刺激时突触小泡也会随机与突触前膜融合,会释放少量神经递质引起微小电位变化
③发挥作用后的神经递质没有被彻底降解,极微量的神经递质引起微小的电位变化
④因某种原因细胞Y膜上的离子通道透性增大,少量Na+内流引起微小的电位变化

(5)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细胞Y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4所示。已知K+通道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023-11-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神经系统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做出适应性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研究发现,合理运动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的康复,所以锻炼身体对人体健康的有着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生理过程的基本方式是_____,其中一种类型通常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此类型是_____
(2)图1为人体行走过程中相关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其中神经元A、D为兴奋性神经元,B、E为抑制性神经元,a~e表示不同部位的突触。神经元A受到刺激后,短时内神经元E和神经元D的状态分别是_____,进而引起屈肌和伸肌的相应活动。若该图表示左腿的神经环路,当神经元A兴奋并引起屈肌收缩时,右腿的相应神经环路中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元有_____(填图中字母)。

(3)科研人员以心梗后HF大鼠为动物模型,探究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F)在运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交感神经功能中的作用。将大鼠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Sham+E)、心梗安静组(MI)和心梗运动组(MI+E),Sham+E组和MI+E组进行长期有氧运动,Sham和MI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交感神经节NETmRNA水平、心肌NET蛋白水平,结果如图2、图3和图4。

①人体一般在处于_____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它与副交感神经一起组成_____,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②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并释放大量NE参与了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脏重塑的病理过程。位于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NET可再摄取释放后的NE。根据图2、图3结果推测,长期有氧运动_____(填“上调并恢复”或“下调并恢复”)了交感神经节NET的表达水平,判断依据是_____。据图4结果推测,长期有氧运动可以_____
③综上分析,NET参与运动对交感神经活性的调控机制是:长期有氧运动通过增强心脏交感神经节NET表达,促进_____,减少并恢复了_____,从而改善了心衰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状态。
2023-11-23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
9-10高二下·安徽蚌埠·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2023-10-15更新 | 230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4届江苏南京建邺高级中学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7 .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B.条件反射建立后通常需要条件刺激的单独、反复强化,否则极易消退
C.手指被刺扎引发缩手反射,表明手指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D.高位截瘫患者无法有意识抬腿,但敲击膝盖下韧带可发生膝跳反射
8 . 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X、Y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神经冲动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X传向Y的
C.刺激b点,神经冲动仅传向a
D.神经冲动在结构c中和X与Y之间的传导速度相同
2021-12-06更新 | 38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10高二下·安徽·期末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9 . 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2021-10-10更新 | 400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炎症反应通常会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科研人员对枸杞多糖(LBP)相关药效开展了研究。
(l)机体局部组织损伤可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______,并传至______产生痛觉。
(2)福尔马林(FM)是常用致痛剂,致痛表现集中在时相I(注射后0~5分钟,直接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和时相II(注射后15~25分钟,引起炎症因子释放而增加对疼痛的敏感性)。将若干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处理如下表。记录各组小鼠因疼痛发生的缩足行为,结果如图1。   

分组

0~7天连续灌胃

第7天灌胃实验后

右后足底皮下注射

适量LBP

适量1% FM

等量生理盐水

等量1% FM

等量生理盐水

等量生理盐水


比较______两组结果可知FM能引起疼痛。与乙组实验结果相比,甲组______,由此推测LBP对FM致痛存在______作用,且该作用可能只通过影响FM所致的炎症反应来实现。
(3)炎症因子IL-6使Ca2+通道蛋白( TRPVI)通透性增强,引起痛觉,其分子机制如图2所示。

据图概括IL-6通过PI3K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____________。细胞膜上的TRPV1通透性增强后,Ca2+内流增加,可______神经元的兴奋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