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射与反射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 _____。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 _____(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若刺激喷水管皮肤,c点处的兴奋传导是 _____(填“双向”或“单向”)。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 _____内流减少,导致 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 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2 . 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为传出神经,c为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B.牵涉痛的产生共用了神经纤维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脊髓
C.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
D.牵涉痛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2022-01-15更新 | 2617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