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黑嘴鸥是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上海崇明湿地黑嘴鸥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015年黑嘴鸥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B.2000年后,栖息地数量是影响黑嘴鸥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黑嘴鸥最有效的措施
D.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黑嘴鸥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2023-05-18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协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的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使用样方法调查鼠兔洞口数目,则应注意随机取样
B.通过统计鼠兔的性别比例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
C.上图表明,种植披碱草能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D.大量种植披碱草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3 . 草原盼鼠是危害草原的主要鼠种,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土丘,常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其数目。为了解某草原中的草原盼鼠的种群数量特征,研究人员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调查草原盼鼠的种群密度是采用估算的方法
C.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盼鼠的种群密度
D.调查草原盼鼠种群密度一般在土丘数目较多处取样
2023-07-07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英德“茶趣园”已成为我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茶趣园”中的所有茶树构成一个种群
B.调查茶树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样方法
C.由茶衍生出的茶文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人采摘茶叶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物质循环
2023-07-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B.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C.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D.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2022-07-1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有:逐个计数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红外触发相机法等
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③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④气温和干旱气候因素以及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2023-06-14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高三最后一考生物试题
7 . 研究人员历时12年,利用卫星追踪数据和基因组信息,建立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研究系统,发现游隼主要使用5条路线穿越亚欧大陆,西部地区的北极游隼表现为短距离迁徙,东部为长距离迁徙。研究发现迁徙距离更长的北极游隼携带ADCY8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与长期记忆形成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北极游隼的种群密度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不同分布区的北极游隼种群之间具有生殖隔离
C.长期记忆很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
D.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北极游隼的迁徙路径
2022-06-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考试生物试题
8 . 土壤线虫与农作物健康和土壤群落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土壤线虫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或推测中,错误的是(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
B.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可能更高
C.番茄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条件最不利于番茄生长
D.轮作条件下,土壤线虫个数最少,故土壤群落稳定性最差
2022-06-04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六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10 . 林业有害生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业生态建设,若不进行有效预防,会严重阻碍生态环境构建和林业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及时调查与预测害虫种群密度可以尽可能避免虫灾发生
B.利用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可以避免有害生物过度繁衍
C.化学防治使得害虫发生抗性突变,导致防治效果不持续
D.混交林种植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利于增强森林稳定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