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种群密度为重要的种群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将培养液静置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培养液
B.用标记重捕法时,被标记过的小动物更难被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
C.调查森林中乔木密度时,样方面积要适当加大
D.用样方法取样时应保证随机取样,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捕获总鸟数麻雀黄鹂
第一次捕捉100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102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
A.该区域麻雀的种群密度大约是322只
B.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若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则计算的结果偏大
3 . 某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石鳖等动物,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但都可被海星捕食。海星被人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藤壶、贻贝、石鳖三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海星被捕光后,藤壶成为优势种,其种内斗争加剧
C.该潮间带中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D.样方法适合调查生活在该狭长海岸的活动范围小的藤壶种群密度
2022-03-14更新 | 310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本学期中,我们愉快地学习了多种生物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用抽样检测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若先滴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则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会比实际值偏大
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可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C.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家鼠的种群密度时,若因方法不当使个别标记物脱落,会导致估算数值偏大
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
5 . 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的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使用样方法调查鼠兔洞口数目,则应注意随机取样
B.通过统计鼠兔的性别比例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
C.上图表明,种植披碱草能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D.大量种植披碱草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6 . 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调查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7 .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B.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C.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D.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2022-07-1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区域,五年间分别进行不同放牧强度承载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区域划分

禁止放牧

轻度放牧

重度放牧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141

16.5

13.8

植物净光合作用量

495

758

327

植株平均高度/cm

22.52

18.89

16.65

A.轻度放牧时,植物间的竞争强度最高,增加了草原物种丰富度
B.重度放牧后,该草原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出现明显下降
C.放牧强度改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与牲畜的取食习性有关
D.调查该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
9 . 异色瓢虫种群的性别比例有一定的可塑性,能够反映环境胁迫的强度。用一定浓度的杀虫剂处理异色瓢虫,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可通过样方法调查异色瓢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B.杀虫剂引发的基因突变使性别比例定向改变
C.雌性占比高可能有利于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D.杀虫剂可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生物种群数量
10 . 研究人员历时12年,利用卫星追踪数据和基因组信息,建立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研究系统,发现游隼主要使用5条路线穿越亚欧大陆,西部地区的北极游隼表现为短距离迁徙,东部为长距离迁徙。研究发现迁徙距离更长的北极游隼携带ADCY8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与长期记忆形成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北极游隼的种群密度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不同分布区的北极游隼种群之间具有生殖隔离
C.长期记忆很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
D.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北极游隼的迁徙路径
2022-06-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