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列对生态学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给海龟佩戴电子定位环调查其迁徙路线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B.调查一个废弃的矿坑中丰富度的变化属于群落演替研究的内容
C.调查红树林滩涂上贝类的种类和数量可用样方法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黄鼠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的时间间隔应长一些
2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B.杂草的种群密度指的是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D.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2019-02-0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B.初生演替可以发生在陆地上,也可以发生在水体中
C.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和信息传递的方向是一致的
4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没有振荡试管
B.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目测估计法对采集到的个体很小的动物进行数量测定
2018-01-27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5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的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株/平方米。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曲线: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____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②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
D.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了青蒿的间接价值
2017-05-1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潮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7 . 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 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已知图乙中曲线①、③分别是甲中B、D组的结果。B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欲提取部分样液进行计数,取样前,须_______________。计数时用__________的方法,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________个/mL。
2017-03-03更新 | 7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8 .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湖泊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______________,还有利于植物对_____________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研究发现,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1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9 . 我市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0 .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
驱走大蚂蚁增加70
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
驱走大蚂蚁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2015-06-24更新 | 2639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