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B.调查青蛙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2 . 黄河中游某城市通过建立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被私挖乱建、土地耕种等人为干扰严重破坏的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科研人员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植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然保护区的南湖的沿岸分布着芦苇、湖边一定范围内分布着莲藕、湖心分布着浮水植物,这些生物构成了该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__________调查该保护区南湖沿岸某陆生植物的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___________
(2)恢复重建区建立后,杜绝了人类在其中的活动,发现物种的丰富度在不断变化,该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
(3)据图分析,整个保护区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差的功能区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私挖乱建、土地耕种、大量鱼塘开发,使该地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等现象,已经威胁到黄河湿地该区域中原有的部分珍贵鸟类生存,许多候鸟也不在此栖息觅食,请从群落中动植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
3 . 某地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其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λ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λ=Nt+1/Nt,)。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密度越大,增长速率越小
B.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₁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
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₂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
D.该环境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
2023-02-23更新 | 989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5)
4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5 . 某同学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发现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对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记物丢失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到的鱼部分死亡
2022-04-24更新 | 33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春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治理沙漠要遵循自然规律,我国治理沙漠成就突出,被联合国誉为“全球治沙样本”。某沙地植被发生自然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流动沙地→②半流动沙地白沙蒿群落→③半固定沙地油蒿+白沙蒿群落→④固定沙地油蒿群落→⑤固定沙地油蒿+本氏针茅+苔藓群落→⑥地带性的本氏针茅草原→⑦迅速沙化。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
(2)白沙蒿是流动沙地上的“先锋”植物,能固定流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够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生物与生物、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油蒿根系发达、抗风沙,本氏针茅根系浅、不抗风沙。据此判断,最好在沙地植被自然演替的第__________阶段适度干预治理,防止迅速沙化。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进行。
(4)采用样方法调查油蒿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
7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8 .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有1800多只。若要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却十分缓慢,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熊猫以竹子为食,大熊猫摄入竹子后,其中的一部分能量用于大熊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质上是扩大了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空间,改善了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0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三)生物试题
9 . 某校生物学小组同学野外实习分为两个小组。
(1)A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填字母)。
A. 30       B. 32       C. 64       D. 96
②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2)B组用样方法调查松树的种群密度。
①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等距取样法。
②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松树进行计数,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松树的分布情况(图中圆点表示该种松树),对该样方中该种松树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个。
10 . 随着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麋鹿数量增加,核心放养区的生境不断恶化。研究人员以麋鹿核心放养区的中心为调查中心,分别在50m(S50)、100m(S100)、200m(S200)和围栏外5m(Sw)处取大样方(如下图),对狼尾草(主要通过地下茎繁殖,麋鹿喜食其春季返青的嫩茎叶)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样点狼尾草种群特征植物群落特征
密度/株/g·m-2地上生物量/ g·m-2植物种数丰富度指数
S501295.1533.7091.736
S100844.9197.11112.017
S200828.6186.22192.492
Sw0.000.00473.607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在大丰滨海湿地设置麋鹿自然保护区,不仅因为该地区湿地面积大,还因为_____。保护区中植物、_____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2)研究人员依据实际调查数据建立了麋鹿种群数量变化方程:N(t)=97500/[39+2461e(398.228-0.198t)](t代表引入年数),该方程属于_____模型,利用该模型可预测_____,为确定合理载畜量提供依据。
(3)根据图示,同一距离大样方位置的确定遵循了_____的原则,各取8个20m×20m大样方的目的是_____,最后应在每个大样方中的_____(位置)选取5个1m×1m小样方进行统计。
(4)与非采食区(Sw)相比,采食区植物群落丰富度低但狼尾草种群密度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随着麋鹿数量的增加,保护区内的生境不断恶化,试提出一项合理措施以改善目前状况:_____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