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对上述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该东北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定是标记重捕法
B.东北豹在人为保护的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其繁殖能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
C.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提高东北豹的迁入率可以提高其种群数量
D.监测大型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也可以用采集动物粪便检测其DNA分子作为依据
2 .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3 . 孟德尔在研究遗传的基本定律时,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同位素标记法B.假说—演绎法C.类比推理法D.样方法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上述调查田鼠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________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
(3)若调查该草原1公顷的调查区内,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调查区内,_________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某样方内部有4株被调查植物,但上、下、左、右4条边界上,分别有2、1、3、3株该植物,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个体数应计为________株。
5 . 某大型水库由于大量流入含N、P元素的污染物,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止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将鲢鱼投入该水库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增长,在调查鲢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采用小网眼的渔网捕捞,第二次采用大网眼的渔网捕捞,则估算出的种群数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接近”)实际种群数量。
(2)在投放鲢鱼和鳙鱼时,应调查投放区_____来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量。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又增加渔业产量,还可种植一些能_____的植物,适时捕捞鲢鱼和鳙鱼的_____,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实现_____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在调查生物量时,研究者发现,在温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该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会比正常温度条件下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021-12-31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6)
6 .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底栖动物资源,每年吸引着黑嘴鸥、丹顶鹤等候鸟来此繁殖、迁徙和越冬。黑嘴鸥是一种游禽,以幼小鱼类、虾以及谷物为食。下面是黑嘴鸥种群数量的年际波动图,请分析回答∶

(1)调查黑嘴鸥种群的数量时常采用逐个计数法而不采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____
(2)16年间,黑嘴鸥种群数量整体上呈现_____趋势,在 2014 年达到峰值。2015~2016 年由于天气干旱造成__,导致黑嘴鸥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3)黑嘴鸥种群的数量具有一定波动性,每年2-3月为黑嘴鸥活跃期;4-5月为繁殖初期,在此期间,所调查的黑嘴鸥种群数量往往小于种群的实际数量,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黑嘴鸥属于       ,其摄取能量的去路有____
2021-12-28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6)
7 . 啮齿动物是草地上的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1、2、3所示;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
丰富度指数(R)0.60±0.230.42±0.150.58±0.42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I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A.调查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被捕获
C.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D.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少,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2022-05-08更新 | 161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真题变式题5-8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名校
8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D.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021-12-06更新 | 743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生物试题
9 .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随机分布、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B.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C.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
10 .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0.5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40只,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鼠有10只,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
A.100只/公顷B.200只/公顷
C.75只/公顷D.50只/公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